“浙里办”推出摊位注册预约,本报记者全程体验
从夜市转战白天市集
忙了三天,成交三单
![]() |
| 终于等来了客人 |
![]() |
“浙里办”推出摊位注册预约,本报记者全程体验
从夜市转战白天市集
忙了三天,成交三单
7月8日傍晚5点多,杭州新视野服装城的空地上蒸腾着暑气。早早出摊卖冰粉的江西大姐睁圆了眼睛:“杭州可以免费摆摊了?”
这个炎热的晚上,我们在大姐边上体验摆摊,卖手工制作的手机链,最终战绩:营业4个小时,成交两单,营业额49元。
我的同事童静波擅长利用空余时间做手工手机链、挎包链,在单位里拥有一众女粉丝。
后来我们一合计,二人一起出摊,体验一下大热天从注册摊位开始的出摊经历,也想知道烟火气中的摊位究竟谁在摆,赚钱吗?
整体的准备工作持续了好几天。
7月6日,我们先在浙里办app上搜索“摊有序”,尝试了一两分钟就注册好了摊位。身份信息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号,因为浙里办是实名认证,信息自动调取;摊位信息包括摊位名称、经营类型、经营工具、经营人数及所属区划,这部分要手动填写。资料输入完毕,就能预约摊位出摊。
当时我想预约离家近的滨江区摊位,星光大道步行街、滨江宝龙城、滨江银泰等都有,可惜显示全部约满。附近的萧山区也无摊位可约。同事童静波前几天就注册了自己的摊位“童童手串”,她也没有约到人气王的位置。
7月8日,小程序上显示杭州当天有800多个摊位,遍布13个区县(市),有几种类型:自销点大多是卖果蔬的早市,便民服务点主要是修车、修家电或者缝补类,还有夜市、美食城等。我们几乎靠盲选,仅按照手工商品的类型,预约了“机场路艮山支一路交叉口城东桥下东北侧的摊位”的晚摊时间。
上传商品照片,显示预约成功。重点是,没有提及摊位费,意味着这个摊位是免费的。
注册、预约摊位很方便,摆摊倒不能随便。我们留意了一下“政策宣传板块”,根据《摊有序积分管理办法》,每个摊主有12分原始积分,会根据出摊的守约、文明程度扣分,一旦低于8分,就没办法预约了。比如,卖过期、变质、假冒伪劣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商品,会直接扣掉4分;被投诉了,经核查属实的扣2分。
为了出摊顺利,8日中午我们提前去踩点。
开车到达机场路艮山支一路交叉口,确实有一座桥,但桥下没有任何摊位标识,我们从桥南开到桥北,也无法确认摊位的具体位置。一位收废品的大伯给了一点信息:“傍晚5点后,桥下就有摊了,都是随机地面上摆。”相关社区则回复:“我们社区在这几个点位是可以免费摆摊的,目前主要开放晚上的摊位。如果有需要,可以到浙里办申请。摆摊如果遇到物业保安序化巡查,出示预约记录的截图就可以。”
桥南边有停车场,但是预约的位置在桥的东北侧,步行还有一段距离。
回来后,童静波开始寻找停车场边上的摊位,很快重新锁定了杭州新视野服装城的夜间“综合类”摊位,正式营业时间是傍晚6点到9点。
停车方便、定位契合,就这里吧!我们满心期待地开始整理、打包货品。国版萌娃10件、亚克力中长链5件、重工款6件……总共53件手机链、挎包链,备货不可谓不充足。
这都是童静波花费周末休息时间赶制出来的。为了出场即巅峰,她设计了几个特别精美的款式,再一条条核对成本,打上相应的价签。最便宜10元,二三十元居多,最贵的55元。货品塞进一个整理盒,再准备一张地垫,3只氛围玩偶、2个标语牌、一只照明灯,全部家当齐活,最后利落地放进一个小推车里。
童静波此前有过两次摆摊的经历:第一次在自家小区内,颗粒无收,惨败;第二次在报社组织的公益市集,一跃成为全场最靓,午休两小时总共卖出70多单、业绩2000多元。然而这一次,在“外面的世界”,会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我们一无所知。
我们决定提前出发去灵灵市面。车子开到定位的位置,早已经有摊主驻扎。烧烤、炒饭、卤味等餐饮小摊占据了中心位置,支起了小木桌、露营椅,桌上摆了小照明灯、小风扇,呼啦啦地转着热风,盛夏的烟火氛围拉满了。
“我知道浙里办可以预约摊位的事情,我们这里一直都是收费的固定摊位,但你们可以自行找个空位体验。”保安帮我们联系的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我们在卖冰粉的大姐和卖男装的大叔旁边安顿下来,因为这里面向公交车站,有往来的行人。垫子一铺,灯光一亮,我们的手机链都变得闪光起来。大叔在路边挂了两排衣服,100元3件T恤,自己就坐在电瓶车上。我们和大叔一样都在殷切期盼当晚第一位顾客的到来。
天热得像罩在蒸笼里,人不多。大叔原来是服装城的商户,利用晚上时间摆摊增加收入。“服装都是现成的,能多卖一件就多卖一件。”
等待的时光特别漫长。
一个多小时光景,我们的摊位前终于来了一对年轻人。小姐姐仔仔细细看了每条链子的价签,最后选了一条25元的蓝色蝴蝶结手机链,还价5元,“你的眼光真好,成交!”开张后,我们更加热情地向每个路人吆喝。一个小时又流走了,从电瓶车上跳下一位爽朗的女士,帮我们开出了当晚的第二单,29元。
夜色浓郁,餐饮小摊渐渐迎来夜宵的人流。我们站得腰腿酸疼,只得坐在附近的水泥墩上休息一会。
一直到当晚9点多,我们也没有迎来第三个客人。
男装大叔大约也只有零星成交,冰粉大姐更是摇着头早一步撤离:“人都去哪了?”
菜鸟出摊,当晚卖出两单,这个成绩很暗淡却也在意料之中。
有没有可能进步?摆摊除了热血,还要掌握哪些技能?
不甘心的我们,找到了钱江晚报报道过多次的小店店主、摆摊大咖九份大叔。第二天,也就是7月9日,我们跟着他来到现在炙手可热的之江文化中心市集见一见世面。
蹭了九份大叔的摊位一角,重新让手工手机链闪亮登场。
遗憾的是,当天白天历时8小时,也仅成交一单。
幸运的是,在这里,我们遇见了一群有故事也蛮拼的摆摊人。人来人往中,他们分享实战干货,也交流人生感悟。
复盘三天的人力投入、时间成本和材料成本,加上停车费、油费,几乎血亏,只纯纯收获了一次体验和许多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