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创新,老师的用心无处不在

返回

和爸爸们签订协议,让孩子们养成好习惯

课程创新,老师的用心无处不在

作者:本报记者 朱丽珍 邱伊娜 通讯员 徐鸿杰 阅读数:0
杭高附属滨江中学举办“21天好习惯课程”
采荷中学家长会现场,爸爸们积极参加
杭州市科创小学一墙之隔就是公园

  一个新字,不仅仅有硬件的“上新”,更有课程和活动的创新。

  有学校推出“好爸爸十条”,邀请爸爸来参加家长会,鼓励更多爸爸参与育儿;有学校利用地理优势,推出系列公园课程,将科学创新融入校园日常;有学校推出21天好习惯课程,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教会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21天好习惯课程

  让少年成为更好的自己

  开学,杭州高级中学附属滨江中学将迎来首批300多名新生。学生进入新环境,需要适应期,借着这个契机,从8月26日开始,学校推出的21天好习惯课程开营,包含爱国主义教育、团队凝聚力培养、责任意识培养、感恩教育、规律作息培养等课程。

  杭高附属滨江中学校长潘辉强调,这短短的21天,学校将围绕“勤、慎、诚、恕”的校训以及杭高附学生的特质,系统谋划学校德育工作特色与亮点。

  小到早晨抵达教室如何自习、水杯如何摆放;大到意志力的培养、感恩意识的激发,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自我磨砺,为青春增添亮丽的底色。“培养好习惯的过程,其实也是希望首届学子养成尊重他人、学会整理、珍惜时间的好习惯,做到行为独立,争做自立、自强、自律、自信的新时代勤学苦练好少年。”学校副校长沈琏介绍,短短几天,就上演了感人的一幕幕——有同学哭了,因为班级共同挑战任务,被无形的凝聚力感染;有同学主动给爸爸妈妈打电话、写信,让他们对亲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感恩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真情实感的流露……

  “作为学生,知识学习与习惯养成是融为一体的,21天好习惯课程也是学会学习、养成习惯的过程。”沈校长告诉记者,在21天好习惯课程中,评奖评优荣誉机制也同步启动,激励同学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努力的态度,去迎接初中生活的挑战,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爸爸家长会

  签订“好爸爸十条”协议

  家长会上,总是妈妈的身影更多,许多爸爸在孩子学习教育的参与度方面相对较低。

  普遍现象,不代表就是正确的。据老师们观察,亲子关系冲突尖锐的家庭,一般爸爸缺位严重;综合能力比较强的孩子,爸爸陪伴挺到位。从孩子成长阶段来看,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更需要爸爸的宏观思维和稳定情绪。所以初一新生的第一次家长会,杭州市采荷中学请爸爸来参加。

  学校前期做过一些调查,两校区近1200个学生,有140多位二孩爸爸、900多位新手爸爸。学校特地将家长会安排在周六上午,时长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倡议一发出,得到了爸爸们的全力支持。

  “第一次当初中生的爸爸,第一次来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对于孩子和爸爸来说,都值得铭记一辈子。”而爸爸们的反应,也让副校长胡蘅蘅感动,当天很多班级爸爸全员到位,“他们很希望来学校看看,多参与孩子的成长。”

  学校邀请了西湖区心理教研员陈琦,为爸爸们录制了一堂《父亲的教育魅力》。713班班主任陈东海现身说法——爸爸和妈妈感觉还真的不一样,在孩子遇到挫折时,爸爸能给予更好的情绪引导。

  “老师们根据工作中的了解,整理了孩子心中好爸爸的标准,也综合接触过一些优秀学生案例,总结优秀爸爸的做法和经验。”学生成长中心主任许宝芳说,老师们讨论时,女老师会结合自己家庭教育中的观察发现,对另一半的育儿诉求做一些视角补充;而男老师则从自己既是爸爸又是班主任的角度,来提供一些心得和体会。

  学校还邀请家庭教育指导专家、书记、校长、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一起讨论,进行分类概括提炼,作为倡议发起人之一、709班班主任吴锦侠执笔起草了一份“好爸爸十条”标准,学校还给出了补充说明。学校党委书记邱锋说,“不会要求爸爸十条全部做得很完美,更不是做不到就不是好爸爸。只要尽力做,哪怕做到其中一条或者几条,也是好爸爸。”

  根据场域设计课程

  一扇门连接校园与公园

  “科创小学是一个自带公园、博物馆的学校。一墙之隔就是海塘公园,一扇从学校通往公园单独开设的门,非常便捷,为后续开设系列公园课程提供了场地与资源。”作为即将迎来首批学生的新学校,杭州市科创小学书记田冰冰很自豪地向记者介绍学校,除了校园新,更关键的是一整套创新课程。

  杭州市科创小学紧邻的襄七房社区拥有200余年历史的古建筑群,学校的整体建筑偏中式风格。学校旁边的海塘公园,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新学期,学校特地开了一扇通往公园的门,春赏樱花,秋观银杏。“学校有三个大课间,午饭后第二个大课间提倡同学们‘饭后百步走’,在公园里散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田书记说,金秋时节的音乐节和帐篷节,将在公园里常态化进行。

  融合海塘公园的资源,同时结合低段学生特点,学校推出生物多样性课程,还邀请省市生态环境部门、省科普联合会等机构,进行课程资源整合。

  其实,科创小学的校名就包含了这所学校科学创新的鲜明特色——以“大科学教育”为办学特色,科学启智,创新发展,培养“头脑科学、身手劳工、品行坚韧、志存高远”的阳光少年。“学校的目标是走特色化发展道路,培养更符合高新区滨江气质的学子。”在田书记看来,要以大科学教育视角做好跨学科课程建设,联动培养科创思维。

  依托春晖小学教育集团力量,科创小学力争把科创建设成为春晖集团的新品牌,开设出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人工智能编程实验室、生命科学实验室等儿童实验室,为孩子们提供更丰富、跨学科融合的课程,以培养具有科技创新素养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