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息必有居学
你的作业,赶完了吗
![]() |
据北京日报报道: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环保作业”,一些家长在网上购买空牛奶盒;为了用空笔芯证明学习刻苦,一些学生被迫把新笔芯里的油墨吹掉,甚至直接从网上购买空笔芯……
据新华社报道:“手抄报代画、代做”产品销售火爆,一个自称“半小时交稿、代做儿童画及手抄报”的商家显示已销售超过20万单。
明天就要开学报到了,各位同学,暑假作业写完了吧?
很多同学想必是又经过了一轮赶作业的阶段。杭州一位六年级女生,赶作业间隙,忍不住写下了一篇极短但有趣的“短篇小说”:我叫作业,我欢乐地去世了,现在正在天堂。家长们则在一旁着急得干瞪眼,可能也回忆起自己小时候赶作业的糗事。
写作业这事,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学生在学习中的必过关卡。自从有了教育、学堂这些人类文明传承的方式之后,作业就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为它是强化知识获得的一种方式。
有句话说,要练习一万个小时,才能熟练掌握一门技能。根据遗忘曲线定理,学会并记住一个知识点,或者背诵一首诗,需要经过多天的反复训练或者使用,没有课后的练习,显然并不能真正学会。就好比学包馄饨、学游泳,如果只是当时学会了,不再练习,那就等于没有学会。
所以呢,在学习的过程中,想不写作业,这是不可能的。《礼记》中的“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文献,记录了先秦时期的教育制度,以及教育经验、方法等。它提到“退息必有居学”,现在普遍认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指放学后也要学习,有学者认为,“居学”就是家庭作业的意思。
由此可见,写作业这事,在中国古已有之。
有的人以为,国外学生的家庭作业压力可能会小一些。其实,现代的课后作业,本就是从西方传入的。
比较公认的说法是,大约在19世纪末,意大利教师罗伯特·纳维利斯在游历德国时,觉得当地学校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做法很好,于是回去后他就将此作为惩戒,给不守规矩的学生布置回家作业,结果却出乎意料得好。于是,布置回家作业这事就渐渐地推广开了。在20世纪初传入了中国近代的新式学堂。
中国人古时读书主要是为了科举考试,所以背功第一。鲁迅在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的片段描写,刚启蒙的娃娃就要开始背四书五经,只求会背不求甚解。课堂上显然是背不完的,自然要课后自己背,练字也是必须的,参加科举考试字不好肯定考不上。
新式学堂,西学东渐,学的东西就多了,除了传统人文学科,自然科学、数理知识等都是必学内容,正逐步在向现代教育体系发展,自然课后作业也是成倍增加。
到如今,写作业成为学生的基本功了。
有趣的是,从古至今,对于“写作业”的吐槽连绵不绝。古时文字记载少,能流传下来的不多但也可见一斑。新疆吐鲁番博物馆藏有一件文物《论语·郑玄注》抄本残卷,书写者是唐朝西州(今吐鲁番)12岁学生卜天寿,他写了几句打油诗:“写书今日了,先生莫碱池(嫌迟),明朝是贾(假)日,早放学生归。”意思是,今天作业已经做完了,老师不要责怪学生写得慢,明天就是假日了,希望能够早点放学回家。
胡适在日记中,会经常写到自己和朋友打牌,然后懊悔浪费了看书学习的时间。季羡林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日记里也透露出讨厌考试、讨厌背讲义的情绪。
众人景仰的大师当年尚且如此,可见人性之共通,再怎样热爱学习的人,也会有懈怠和疲倦以及抱怨的时候,所以遇到孩子赶作业抱怨,家长不必总是大惊小怪。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吐槽作业本身倒是少了许多,但对作业形式和内容的讨论,热闹起来。
比如,新闻里提到,为了完成学校的环保作业和勤奋作业,去网上购买牛奶盒和空笔芯,光是听这名目,就觉得这是一些本末倒置的形式主义作业。环保作业的布置初衷,是为了让孩子从小树立环保观念和养成好的环保习惯,但是非要以上交空牛奶盒来实现吗?拍视频展示家庭的垃圾分类不可以吗?拍照片展示自己将旧物卖给废品站不可以吗?同样的,刻苦学习,就非得要用空笔芯来展示吗?
这些作业单项选择的硬性规定,最终结果便是失去了它的本意。带来的更不好的后果就是,让孩子学会了造假。
对于手抄报这样的作业,其实本来的用意倒也不错,也符合现代人教育的培养方式。因为它是个性化作业的首选,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培养孩子,特别是小学生的思维、动手和创新能力。但是为什么一些家长和学生会反感,甚至要上网购买?要么就是布置的作业难以完成,要么就是在布置的过程中,学生并不明白怎么去简单有效地完成这样一份作业,甚至无从下手。而这,就是作业本身需要改进的地方。
说到底,作业一直有,代代永流传。但是一份好的作业,则是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更新与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