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公里报名费288元 跑步比打车还贵?

返回

马拉松热度不减,年末赛事多,报名费也悄悄涨

15公里报名费288元
跑步比打车还贵?

作者:本报记者 朱平 沈听雨 阅读数:0
蒋村跑团少儿马拉松比赛
受访者供图
2024杭州女子半程马拉松 本报资料图

  12月24日凌晨5时,杭州西溪湿地北门路边,被霜覆盖的小草泛着一片银白。王华山和蒋村跑团的跑友们已经在这里集结,开启一周三次的训练。

  有11年跑龄的王华山在2024年完成了6场全程马拉松和10场半程马拉松。

  对于像他这样的马拉松爱好者而言,年末的赛事根本跑不过来,12月,全国马拉松赛事数量达数十场之多。尽管赛事密集,但热门马拉松的中签率依然很低。同时,王华山们也注意到了一个趋势:马拉松赛事报名费正在普遍上涨,不少报名者开始重新评估参加马拉松赛事的成本效益。

马拉松涨价风波再起,业内人士称“参赛者赚了”

  据时代财经前不久的统计,2024年包括长沙马拉松、哈尔滨马拉松、长春马拉松等在内的国内多个赛事,项目报名费都有所上调,涨幅从6%到100%不等。

  实际上,马拉松报名费用上涨并非是今年才开始的现象。而关于马拉松报名费涨价的预测,七八年前就在跑圈引发过热议。

  一直被跑友誉为“最良心”的上海马拉松,100元的全马报名费保持10年后,于2023年上涨至150元,让部分跑友感叹“是否变了心”。

  与前几年相比,2024年的报名费用上涨幅度和涉及的赛事范围似乎更广。例如,首次举办的2024青岛黄金海岸精英赛,15公里项目的报名费为288元/人,有网友戏称,这场马拉松的单价为19.2元/公里,比打车还要贵。

  面对马拉松涨价引发的争议,一些业内人士试图解释涨价背后的逻辑。

  “不是主办方赚了,而是参赛者赚了。”广东新中体育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强在参与南沙马拉松启动会后,针对200元报名费引发的跑友投诉,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详细解释了成本问题:“报名费涨到200块,还有钱赚吗?肯定没有。任何一个办得像样点的马拉松,在每一个跑者身上花的成本是300元至500元,这还不包括政府提供的资源。”

  但从视频下的留言看 ,网友们对此似乎并不买账,有人质疑:“如果真是亏本生意,为何还有那么多人愿意承办?”

涨几十元没啥感觉,跑友只求宾馆别“坐地起价”

  在马拉松报名费用上涨的问题上,资深跑友和普通跑者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

  对价格波动,普通跑者显得更加敏感。一位爱好跑步的00后女生表示,自己一直想参加几场马拉松,感受一下氛围,但就像买演唱会票一样,对于这种体验式的马拉松,她会选择那些价格相对便宜、重在参与的比赛。

  相比之下,资深跑友更关心的是中签率和跑马体验感。对一次报名费上涨了几十元,杭州蒋村跑团的王华山并不太在意:“其实不太有感觉。”

  “跑友们更注重的是感觉和体验,并不会在意报名费多收了三五十元。”作为蒋村跑团的组织者,王华山和跑友们曾自办过马拉松活动,比如3.5公里的少儿马拉松,吸引了众多孩子参与。他们为每个冲过终点的孩子准备了完赛奖牌,即使是最后一个完成的孩子,挂上奖牌时也满脸自豪。王华山认为,这种成就感对成人马拉松同样重要。

  “150元到200元的报名费确实不算高,关键是服务要跟上、要相匹配。”资深跑友普遍认为,像上海马拉松、无锡马拉松这样能提供良好体验的赛事,即使报名费超过200元,他们也会报名。

  有“六星跑者”之称的沈昊泽指出,波士顿、纽约等国际马拉松报名费基本在300美元左右,且难以中签,而国内报名费基本在100元至200元之间,按照参赛包、完赛包及赛事配套服务计算,这样的费用并不算贵。

  “如果服务好、质量高的赛事,可以接受报名费上涨,但无法接受起点终点区域宾馆价格暴涨。”跑友“璡-11”提出的另一个涨价问题得到了众多人的共鸣。

  “比赛期间订宾馆就像开盲盒。”王华山也很感慨,这是眼下跑圈里大家提及更多的话题。每次,王华山都会根据以往赛事举办时间提前预订,以应对临近比赛酒店价格暴涨的问题。

一人跑步、多人消费

从“参赛”升级为“旅游”

  随着报名费上涨,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资金的去向。

  在探讨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举办一场马拉松赛事需要多少成本。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马拉松赛事的办赛成本支出主要包括赛道建设、人力成本、装备补给、安保、医疗等竞赛运营,赛事直播、赛事宣传等赛事营销及赛事奖金等各个方面。

  通常,办赛成本与比赛规模成正比。虽然难以给出确切数字,但可以肯定的是:马拉松比赛成本绝不低。

  那么,为何全国众多城市仍竞相举办马拉松比赛?

  这背后便是马拉松带来的经济效应。

  经济学有个“马拉松周期”,指的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突破5000美元后,以马拉松为代表的路跑赛事会迎来发展黄金期。

  有相关人士透露,国内马拉松赛事的收入主要来自三大类——报名费、政府补贴费用以及赞助费用。一二线城市的马拉松赛事,参与人数大多在2万人到5万人之间,报名费在200万元到1000万元不等。

  算下来,一场马拉松至少有超过十家赞助商。有专家算过,一般冠名商的赞助费千万元起步,合作伙伴则需付出500万元至800万元,赞助商的费用通常是两三百万元,供应商百万级别就可以挤进来。

  这么一比,报名费占比其实是很小一块。

  但除了这些经济效益外,马拉松赛事产出的带动效应——拉动旅游、带动当地消费、传播城市文化等,是很多地方坚持办赛的主要原因。比如年年举办“汉马”的武汉,据不完全统计,已有5.3万人次游客因“汉马”来到武汉。

  12月1日开跑的2024杭州女子半程马拉松,作为国内首个环西湖跑的女子马拉松赛事,共有8000人参加。西湖元素与女性力量的结合,使赛事与城市文旅深度融合。

  一人跑步、多人消费,从“参赛”升级为“旅游”。显然,马拉松赛事不仅仅是参赛,更是创新了体育消费新场景。

  如何为跑者提供更健康、更公平的参与方式,为赛事寻找更可持续的运营模式,是需要大家共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