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戴降噪耳机,高中生上课听不清了
长时间声音刺激不够,大脑会出现听觉处理障碍
![]() |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耳机和手机一样,早已成为生活“标配”,无论何时何地,戴上耳机就能享受宁静与专注。近日,“降噪耳机或摧毁年轻人大脑”话题引起广泛关注,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依据?经常使用降噪耳机会有危害吗?为此,潮新闻·钱江晚报记者采访了两位耳鼻喉科的专家。
听不清、难沟通?
可能“用进废退”了
据了解,长期暴露在85分贝以上的噪音中,可能会对听力造成永久性损伤。降噪耳机的原理,是在监测到外部噪音时,会主动产生一个同步反相的声音,两者抵消达到降噪的作用。因此,噪声环境下降噪耳机对听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理论上,降噪耳机同样是入耳式的,通过空气传播,声音从外耳道传入,振动鼓膜后传递至内耳,其主动产生的声波并不会在耳道内产生额外的噪音叠加,也不存在多个噪音相互干扰的现象。”浙江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主任医师赵智翔表示。
那么降噪耳机会影响大脑工作吗?
对此,赵智翔指出,我们耳朵接收到的声音,需要传到大脑中枢去“解码”。长期佩戴降噪耳机,耳朵接收到的外界刺激声少了,大脑对复杂声音的处理能力可能会变得不够敏锐。
一些年轻人在追剧的时候只能看字幕,注意力不易集中,有时候听到别人说的话,却发现很难理解和沟通,这时候可能要警惕,你的大脑是否出现了听觉处理障碍。
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医师张海琴近期便遇到了这么一位年轻患者。
开学没多久,正在读高一的男孩凡凡(化名)感觉自己的听觉能力明显下降了。坐在教室后排的他常常无法听清楚老师讲解的核心知识点。
凡凡的妈妈心急如焚:“医生,儿子说听不清,我在上海给他测过听力了,但没查出任何问题。”
经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凡凡的听力测试正常,但在教室或嘈杂环境中听力困难。在进一步问询凡凡的生活习惯后,张海琴隐隐感觉,可能是孩子每天戴的降噪耳机的“锅”。
“如果是长期佩戴降噪耳机,可能会引起新型脑系统疾病——听觉处理障碍。这也能解释,为何单纯的听力测试没有检测出听力减退。”张海琴解释,概括说就是“用进废退”,这种障碍主要影响大脑对声音的处理和理解能力。如果长时间不给大脑足够的声音刺激,神经功能可能会逐渐衰退,在嘈杂环境中会出现与人沟通困难等各种问题。
“并不是人人都会出现这种情况,”张海琴补充道,她建议孩子可以尝试暂时不去配戴这种降噪耳机,看看能否在耳朵重新适应嘈杂环境音后,重塑大脑听觉处理功能。
常规环境中
尽量少使用降噪耳机
“其实,正常人本身也会有呼吸声、吞咽声以及血管搏动的声音传入耳朵,只是我们通常意识不到这些声音的存在。”赵智翔指出,这是因为大脑能自动过滤掉这些噪音,让我们更专注于其他重要的声音。在治疗耳鸣患者时,医生也常常会用到一种方法,让患者不要将环境设置得过于安静,通过适当的声音刺激,促使大脑去主动处理这些声音,从而缓解耳鸣带来的不适。
事实上,长期佩戴降噪耳机,容易引起高频听力减退,还可能出现前庭平衡功能下降,出现类似踩棉花的头晕感。作为医生,张海琴自己就有意识地不在常规的环境中使用降噪耳机,仅在一些公共场所噪音较大的密闭空间内短时间佩戴,保护耳朵。她提醒,使用耳机时建议音量可以调在1/3的位置比较合适,如果戴着耳机才能入眠,一定要设置好定时,避免入睡后持续的声音入耳造成听力损伤。一旦出现听力下降,要及时来医院排查,以免延误治疗。
赵智翔表示,儿童、青少年的听觉中枢处理能力仍处于发育阶段,不建议经常使用降噪耳机,而更建议让孩子接受真实环境中的各种声音刺激,激活“噪音过滤功能”。
除此之外,临床上,鼻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的情况很常见,家长日常要留心。对于成年人来说,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也可能引起听力下降,需要引起重视,还要管理好血脂、血糖、血压等全身性问题,这些全身疾病可能会影响耳部血供,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本报记者 何丽娜 郑佳颖
通讯员 吴玲珑 吴泽宇 丘华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