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报名火爆”频频成为升学季热点话题
职高从“无奈之选”到“热门赛道”
![]() |
▲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学生们进行实训 |
![]() |
▲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的学生们 |
本报记者 陈素萍
再过三个月,暑雨夏至,合欢花开,又是一年毕业季。普通高中、国际高中、职业学校……历经九年寒窗,初三学子们即将做出自己的升学选择。
近年来,“中职学校报名火爆”“高分考生选择上职校”等话题频频成为热点,这是否意味着职业教育进入“黄金时代”?日前,潮新闻·钱江晚报举办的第三届多元升学教育展现场,职高摊位被家长们围得水泄不通,有学校不得不加派老师前来接受咨询,也许就是答案。
从不被看好到让父母骄傲
升学选择更加理性
600分的杭州女生冯斯卿,被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中本班”录取,她爸爸迫不及待给亲友报了喜。
600分的宁波考生王翊翔,被杭州市交通职业高级中学“中本班”录取。
608分的张基贝同学,被富阳区职业高级中学护理专业“中本一体化班”录取。
……
去年,杭州“中职与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招生”持续升温,在中考总分增加50分、招生人数增加近100人的背景下,不少“中本班”的中考分数线增长了50多分,录取名单中不乏600分及以上的高分考生。
不仅是“中本班”,在杭州,“3+2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班”也很抢手。走出“毕业门”,直通“大学门”。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毕业典礼,也是“中高职一体化”五年制合作高校的欢迎交接仪式。过完暑假,这些高中毕业生们会在新校园再相逢。
“从不被看好到让父母骄傲,很庆幸,我选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升学之路。”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毕业生俞益施,在2022年荣获了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如果当年没读杭州市财经职校,我觉得自己不一定能考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这所学校在浙江高考的录取分数线基本在一段线以上。”
政策“撑腰”与产业“刚需”
家长们慢慢摘下“有色眼镜”
如今,随着AI技术进步、产业重构,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核心纽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战略价值。
“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模结构不断优化,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反映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殷切期望。”浙江省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工业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晓教授分析道,当高等教育步入普及化时代,高学历、名校的光环并非适合所有孩子,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加速升级,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近几年,国家频频出台鼓励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其中,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公布施行,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给职业教育正名“撑腰”。
刘晓认为,有明确职业规划的学生,可以选择职业教育。动手能力强,在实验操作等方面展现出浓厚兴趣和天赋的学生,也可以选择职业教育。北大毕业生选择“回炉”职业院校学习的案例,其实没有什么不合理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容易成功的。职业教育可进可退,继续升学或找工作都可以。”
国家提出,到2025年,职业本科教育招生规模不低于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的10%。目前,浙江省已有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药科职业大学4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未来,浙江在支持高职高专院校升本的同时,还将多形式扩大本科职业教育规模。
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越来越完善了,构建起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成长立交桥,上职业学校,一样可以提升学历与技能。这也反映出考生和家长教育选择的理性回归:与其在考分里卷,不如腾挪换个赛道成就精彩,找到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
杭州市中策职业技术学校校长陆旦补充说:“每年,考生和家长最关心两个问题:孩子在校期间能不能学到东西;未来发展出口是否通畅。职业学校老师水平过硬、认真负责,教学质量有保障。学历天花板也打破了,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及以上的职业教育衔接体系正在构建。所以,家长们慢慢摘下了‘有色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