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充电“价费分离”实施数月,部分居民感觉反而贵了:
峰谷电价充电,啥时才能执行
![]() |
松木场社区的非机动车车棚 盛锐 摄 |
电动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之一,已成为不少人的刚需。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也随之成为各住宅小区的标配。
去年11月,浙江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曾发布《关于规范电动自行车充电收费行为的通知》,提出居民住宅小区内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报装主体可自愿申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当年12月起,杭州各小区逐步实现了电动自行车充电“价费分离”。
可是,4个多月过去了,一些居民却反映“感觉充电变贵了”。
这是怎么回事?
大功率车充电时间较长
服务费相对较多
家住西湖区松木场的徐先生说:“我的车子功率是200瓦,同样从晚上9点开始充电,以前单独计价,1元钱能充到早上6点,剩10%电量的电池能充到满,而现在每小时要额外支付0.11元服务费,电池剩20%左右电量去充电,充到凌晨2点多就停了,只能充到90%左右。1元钱的实际充电量从1度缩水到了0.7度。”
4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松木场社区。从松木场河东拐入小区,就看到一个非机动车停车棚。棚内设置了两个智能充电器,配了9个充电插头。
通过扫描充电器上的二维码,可以进入名为“来点电”的小程序。计费说明中提到,电费为0.558元/度。服务费依据电动自行车充电功率阶梯收费,从0.11元/小时至0.2元/小时不等。单次充电最低消费为0.7元。
以徐先生的车辆为例,要充1度电,原计价方式为1元;现在按200瓦功率算,需要充5个小时,电费为0.558元,服务费为0.55元,合计为1.108元。
不过,现场也有居民表示,“价费分离”在小区里实行没多久,感觉变化不明显。
“我们是3月底刚刚弄的。”松木场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前期老旧小区改造,对充电设备的第三方运营公司进行了招投标,直接让厂商进行了价费分离改造,“价格我们参考了街道内其他社区,都是一致的。”
负责人说,“价费分离”对小功率电瓶车更有利,“大功率的整体充电价格会贵一些。”
在价费分离改造中,受限于电路管线,该社区暂未同步进行峰谷电改造,“非机动车充电的线路,和很多公区的电力设备比如路灯一样,都是公用的,要单独设置电表还需要较大调整。我们这里充电设备的使用率在20%~30%,后续会视使用频率和居民意愿,将峰谷电改造纳入计划。”
投币充电不退余额
部分用户觉得比以前贵
拱墅区三塘沁园小区是杭州市第一批实行“价费分离”的小区之一。
三塘沁园小区集中充电区张贴着价费分离的通知,显示电费和松木场社区一致,服务费则为0.6元/度,不区分功率。在这里,反而是大功率充电更为划算。
“我是投币的,每次就投一元钱,感觉还好。”刚充完电准备出门的王阿姨告诉记者,她的车子不显示百分比电量,不知道具体充了多少,“感觉基本能充满。”
王阿姨电动车出行以短途为主,基本上两三天充一次,她对充电电价变化感觉不明显。
而同小区居民陈大哥觉得,现在还稍微便宜了一点,“以前充电,我差不多要3元钱才能充满,现在只要2元多,还能退余额,蛮好。”
穆大姐在小区里负责管理充电区域,她说,感觉电费变贵的主要是投币的中老年群体。“过去,投币充电后没花光的余额,后续还可以继续充。现在,使用支付宝、微信付费充电的余额能退,但投币的退不了,下次来充电得重新投币。”
不过,穆大姐表示,整体来说,关于电费的纠纷在下降。
申请峰谷电价
可以这样操作
相关通知已下发4个月,为何很多小区还未申请执行峰谷分时电价?
“是居民个人申请,还是物业统一申请,或者第三方公司负责申请?我们一头雾水,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上述几个社区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对于峰谷电的申报主体和流程还不是很明确。
就这个问题,记者联系了杭州电力,相关负责人回复称:对已经单独立户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用电主体可通过网上国网app或线下营业厅发起改类流程申请峰谷电价,审批时间约在一周以内。对于暂未单独立户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供电公司(0571-51223514),我们将安排客户经理开展现场勘查,结合实际制订接入方案,经物业或者业主委员会等管理方同意后,完成装表立户并执行峰谷电价。
据了解,目前杭州地区已有59个小区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完成了单独装表立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