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宝藏CD磁带店 传出五十年前的动听歌声

返回

近6000盒“老声音”从各家各户汇聚到这里
最老的磁带来自1967年,音效一点不差

杭城宝藏CD磁带店
传出五十年前的动听歌声

作者:本报记者 阮西内 文/摄 阅读数:0
刘大鹏小店里的老CD
店主刘大鹏

  三十年前,喜欢哪位歌手,就会买一张这位歌手的磁带或CD,拿回家插入录音机或CD机里,静静欣赏。

  如今,磁带和CD已经淡出大众视野,不过情怀依旧,还是有不少人对磁带和CD情有独钟,在网上纷纷晒出自己的藏品。

  “我在杭州二百大收藏品市场淘到宝了,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磁带都能找到!”网友小金兴奋地在社交平台展示自己的收获,并且“安利”了这家宝藏CD磁带店。

  小金说,店主很热情,会帮忙寻找指名的磁带,还给试听音质,“买了好多,才花了100元,唱一首那个年代的歌,还能优惠15元。”

  近日,本报记者在杭州收藏品市场地下一层,找到了这家宝藏CD磁带店。

  略显陈旧的店铺里

  近6000盒“老声音”躺在展架上

  和步入不惑之年的店主刘大鹏(化名)一样,这家小店看起来很是低调。门头用A4纸打印的“藏古坊”三个字,和店内售卖的磁带似乎没什么关联,玻璃橱窗里放着一排周杰伦的CD专辑。

  午后的街道弥漫着热气,而刘大鹏十多平方米的小店里则有阵阵清凉,以及卡带机沙沙的转动声。玻璃柜台上,五六台不同年代的磁带、CD播放器虽然看上去老旧,但播放起音乐来毫无问题。

  “像这种2001年的原盒磁带,品相好的能卖到一百多元。”刘大鹏手指的方向,是由密密麻麻的磁带构成的一面墙。

  店铺略显陈旧,近6000盒磁带和CD按照年代、歌手、价格分类,静静躺在展架上,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港台金曲与千禧年后的流行音乐在此对话。

  磁带根据品相、热度和发行量不同,单价从几元到四五百元不等,“我这里最老的是1967年的磁带,歌曲播放效果一点不差。”刘大鹏摸着一盘盘老磁带,如数家珍。

  在各家各户是闲置物

  一些年轻人却认为“更真实更治愈”

  这家被网友誉为“杭城声音博物馆”的店铺,源于八年前的一次阴差阳错。“朋友让我帮忙收磁带做小买卖,结果他自己却不干了。”刘大鹏说。

  来杭快二十年,刘大鹏的第一份工作是体育老师,后来转行做了地接导游,一干十多年,足迹遍布华东地区。“好多了解我的顾客、老朋友,现在还喜欢叫我刘导。”刘大鹏笑着说,做现在这个小生意,能养活自己,也自由,“不忙的时候听听音乐,是件很享受的事。”

  货架上的CD、磁带来自多种渠道,“除了找同行收货,还有不少是杭州人家里的闲置物。”刘大鹏表示,他看过磁带包装、试过音后,会给出合理的价格,“肯定不能占人家便宜,我做的是薄利多销的生意。”

  店里的大多数磁带和CD,刘大鹏只卖10元左右,但某些热门歌手的专辑,像周杰伦的《Jay》,则要价过百。最近,王心凌专辑《爱你》突然翻红,他这里的存货也跟着抢手起来。

  “前几年‘浪姐’播出没两天,就来了三个姑娘,把店里有关歌手的磁带扫光了。”刘大鹏说着,拉开抽屉,露出用保鲜袋包着的随身听,“现在年轻人来买磁带,都会先试听,听完拍视频发朋友圈,能收获一大波点赞,情绪价值直接拉满。”

  正在店里挑磁带的95后“发烧友”小陈插话:“数码音乐听多了,反而觉得磁带里这种带着瑕疵的歌声更真实、更治愈。我经常过来买。”

  旧时歌手再度亮相

  往往会带来老磁带一波行情

  柜台前的白炽灯下,刘大鹏向记者展示如何保养磁带,“遇到带子松了得这么转,不然放进机器准绞带,会卡住。”他边说边演示,动作熟练。

  近几年的磁带市场,刘大鹏感觉有起色,“关注这个领域的年轻人变多了,大家追求更高的品质。”他认为,华语乐坛巅峰期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这也是磁带、CD最流行的时期,“现在一些综艺会让那时的歌手再度亮相,我们老磁带的销量会跟着涨。”

  刘大鹏说,一些人看完演唱会后,就会来他这里买偶像的磁带,“上次王力宏演唱会前后,就有粉丝过来,把他所有的磁带、CD专辑都包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