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下姜诞生记

返回

大下姜诞生记

作者:本报记者 何晟 阅读数:0
下姜村全貌 视觉中国供图
下姜村一滴水研学营

  大下姜诞生记

  开栏语

  深化探索山区共同富裕有效路径,是浙江省践行“八八战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重中之重,是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关键环节。淳安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的鲜活案例,是浙江乃至全国推进山区共同富裕创新探索的一个缩影。

  2006年5月习近平同志调研下姜村时曾说,下姜村的发展,就好像一滴水,折射出全省农村发展的整体状况。

  如今,这滴折射共富之路的水,已融进千岛秀水,汇入奔腾江河,奔向辽阔大海,焕发出了七彩阳光。

  因水而兴、因水而迁、因水而名、因水而美的淳安人在历经坎坷的进程中,一路奋起拼搏,不懈奋斗,在新时代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山区县范例的豪迈乐章中,不断书写凤凰涅槃的精彩故事。

  推动共同富裕,不是短暂的徒步,而是持久的远征。读懂下姜村这“一滴水”,或许就能读懂“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全新探索,就能领略中国乡村振兴的万千气象。

  从今天起,本报推出《一滴水的力量》特别报道,讲述淳安在探索共同富裕之路上改革创新的生动实践故事。

  穿行在杭州淳安县下姜村,青山满目,水声潺潺,一幢幢小楼簇新。

  曾经的下姜村,“土墙房、半年粮、烧木炭,有女莫嫁下姜郎”,短短十几年间华丽转身。靠“八八战略”指引、“千万工程”先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发展起来的下姜村,是典型,是镜子,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试验田。

  然而,有“新成长”必然有“新烦恼”。如何破解下姜发展带来的“成长的烦恼”?

  2019年6月,淳安率先探索党建联建机制,“跳出下姜、发展下姜”“融入下姜、共享发展”,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体 (简称大下姜联合体),探索以下姜村示范引领、周边乡村积极融入、区域统筹联动协同发展的共富路径。

  如今,大下姜已构建形成下姜村携手带动周边地区,大下姜与安阳、里商、石林等乡镇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大下姜联合体建设也入选全国首批“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浙江“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和“乡村振兴最佳创新实践案例”、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和中组部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成为浙江省“新时代美丽乡村十大模式”之一,走出了一条“先富帮后富,区域共同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我们村也想

  变得和下姜一样好

  江财女曾经很羡慕下姜村的邻居们。她的家在枫树岭镇薛家源村,离下姜村仅5分钟车程,同样是青山绿水,但与下姜村的红火相比,这里一度显得寂静冷清。

  “隔壁下姜村啊,晚上12点多都有人举着牌子接待游客,早上7点多就有一拨又一拨的游客。说实话,看着隔壁村天天发财,怎不叫人‘眼红’呢!”回想起当初,江财女笑着说。

  如今,江财女由羡慕变成了加入“大家庭”的自豪。2018年,她听说枫树岭镇和大墅镇的几十个村要一起打造“大下姜”,果断结束了20多年在外打工的生活,回村开起了浪田湾民宿。

  “刚开始时最难,没有经验,没人光顾。”江财女说。大下姜联合体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鼓励她报名参加了第二期“下姜村民宿培训班”,从前台服务到制作菜谱,她学了个遍。同时,下姜村分来了客源,也送来了经验,帮她渡过了艰难的初创期。渐渐地,她有了回头客,老客人带新客人,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光顾。

  江财女的故事,从下姜村开始;下姜村的故事,并未止于下姜。一条可持续、可复制的共富之路,使“一村之变”逐步发展为“一域之变”,而大下姜联合体正是引发变化的核心与枢纽。

  张宏斌曾任大下姜联合党委常务副书记,在他看来,大下姜联合体的诞生不是因为上级意志,也不是一纸行政命令,而是在多方面需要改革的现实需求下应运而生的结果。

  一方面,下姜村进一步发展遇到瓶颈。下姜村毕竟只是一个10.76平方公里、不到800人的小村庄,迅速的发展已产生溢出效应,亟须拓展容量、丰富产业。大量游客涌入,但村里的旅游产品数量和种类却跟不上,以民宿为例,最火爆时一天的住宿需求曾超过600人,远超村子的接待能力。

  另一方面,周边同样的山、同样的水、同样的人,求变之心同样迫切,融入下姜共享发展的愿望也同样迫切。

  “下姜村的蝶变,周边区域的村民都看在眼里,既羡慕又着急。”张宏斌说。春节外地的村民返乡,也是议论出现最多的时候:“什么时候,我们村也能变得和下姜村一样好?”

  2018年3月,杭州市和淳安县出台了《下姜村及周边地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4个专项规划,提出到2020年要将下姜村及周边村庄基本建成“乡村振兴示范区”。“但在落实规划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一些问题。”张宏斌说,各个乡镇互不衔接、缺少融合。

  于是,有了2019年6月25日大下姜联合体及联合党委的成立,合力推进抱团发展的创新尝试。

  “四个一点”

  不让一个人掉队

  2023年1月,大下姜年度分红大会上,来自大下姜区域的低收入农户代表们笑得最开心。

  这是大下姜联合体成立以来,首次专门为低收入农户发放红利,惠及大下姜区域内枫树岭、大墅两个镇773户低收入农户1043人。

  “大下姜联合体的任务,其实就是四个字:强村富民。”张宏斌说。成立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时,大下姜联合体对它的期待是强村的同时也能富民,实践下来,“强村”做得比较好,但“我们要看到平均数背后的问题,就是各村的低收入农户如何增收。”

  “原本的设想是,大下姜振兴发展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后,可以在村集体分红的基础上,对低收入农户进行收益的再次分配。但实施中村里有一些不同声音。”张宏斌说,“公司的股东是各村的股份经济合作社,收益分配必须经过股东大会同意,老百姓有不同意见,方案就很难通过。老百姓暂时想不通,可以理解,但对于大下姜联合体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事。共富路上不能有人掉队。”

  如今,大下姜形成了与安阳、里商、石林等乡镇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有低收入农户千余户。其中,有劳动能力或部分劳动能力的,尽量安排就业岗位,但还有一些丧失劳动能力的,怎样才能帮他们?

  大下姜帮带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这家公司实施‘四个一点’模式:改革试点投入一点、普惠金融扶持一点、慈善基金助力一点、低收入农户自出一点(劳动力)。”张宏斌说,“这家公司的初衷就是尽可能增加低收入农户的收入。”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双筷子抱成团。在传统省、市、县、乡镇的行政体系中,乡村振兴联合体是个新事物。它并不改变原有的行政区划,却又打破村与村、镇与镇的行政边界,统一谋划、共同发展,这对大下姜乃至淳安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组织变革。

  变单打独斗为集约共建,变各自为政为优势互补。如今,大下姜联合体共富模式已在淳安县内淳北、淳西南区域复制推广,探索党建统领共同富裕的机制和路径。

  本报记者 何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