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加持,食物也能数字化 一问便知,营养成分全明了

返回

杭州这家专注科学、合理饮食的企业火了

AI加持,食物也能数字化
一问便知,营养成分全明了

作者:本报记者 王燕平 阅读数:0
AI智能结算终端在商超已得到大规模应用▲
食方科技打造的AI数字厨房▼
食方科技创始人 黄龚

  本报记者 王燕平

  在超市,你如果挑选了散装的饼干、水果,无须事先称重、打印标价签,用AI秤可直接称重、结算,在节省流程的同时也节省了排队时间;

  在学校或单位食堂,你挑选好菜品后无须人工算账,AI智能结算终端会自动结算,你只要刷脸支付就行;

  在药店,你挑选了一枝人参,通过AI加持的高光谱暗箱,它的产地、目前的水分、营养价值等都一清二楚……

  这样的场景,你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杭州食方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食方科技”)就是这样一家提供食物数字化服务的科技企业。5月下旬,在杭州举行的第七届全国青年企业家大会上,食方科技创始人黄龚带着他的产品,和宇树科技、游戏科学、强脑科技、群核科技等杭州知名科创企业一同亮相展会,并引起了京东创始人刘强东的关注。

  近日,在杭州滨江区浙农科创园的办公楼内,记者对黄龚进行了一次专访。

  创业三年后“回炉”北航

  八年前就用AI技术开发软件

  黄龚1984年出生在江西省贵溪市,2000年16岁的他就考上了大学,在北京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毕业后,意气风发的黄龚和几个同学一起选择了创业,主要从事与数字孪生理念高度契合的电子价签技术研发工作。创业期间,他敏锐捕捉市场机遇的同时,更以前瞻性判断洞察到技术浪潮将催生更广阔的商业蓝海。

  创业三年后,他果断以数百万的价格将公司成功售出,选择进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李波教授。其间他曾参与戍边工作,在与哨所战士的生活与工作中,他的家国情怀和处事严谨的风格也被培养了起来。“李波老师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北航的校训是‘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强调学习的知识要有应用场景,而不只是在期刊上发表几篇论文。”黄龚说。

  2011年研究生毕业后,黄龚加入国内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领航企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他的综合能力与抗压能力得到充分展现,他主导的团队开启了公司的国际化进程,成功将业务拓展至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阿联酋、英国、北欧各国及美国等市场。

  2017年,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黄龚孵化了一款建筑行业AI软件,该软件运用图文识别(OCR)技术,使原先需要4人10天时间完成的上千页的标书,只要1人用时45分钟就能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工和时间成本。

  凭借持续创新,广联达在建筑数字化领域稳居全国第一、全球第三的领先地位。

  再次创业瞄准“食”领域

  要用AI把食物数字化

  2020年初,受疫情触动,当时正在国外考察的黄龚决意回国创业。聚焦民生四大基础领域——“衣食住行”,他深入思考如何将AI技术拓展至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后认为,广联达已在“住”深植根基,而“食”领域则蕴藏着更为广阔的战略机遇。

  “不少人在用餐时的体验并不好。比如有的人一顿饭下来尿酸偏高,有的人吃了不知道什么东西会拉肚子。”黄龚认为,如果能通过食物数字化,做到更科学地饮食,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蓝海市场。比如高维C的水果与海鲜不能共食,有慢性疾病的人群某些食物需要限制用量等,这些信息在顾客就餐时如果能及时推送,就可以主动规避潜在的健康隐患。

  就这样,黄龚和几个志同道合的伙伴来到杭州这片创业乐土,创办了食方科技。“取名食方科技,顾名思义,就是希望用科技创造健康生活,让人们食之有方。”黄龚说。

  如何实现“食之有方”,关键在于构建食物的全维度数字画像。这首先需要精准感知并量化食物的多重属性,完成其数字化表征,继而融合具体场景与用户个体信息,依托大数据分析、AI预测与智能推荐引擎,生成个性化的科学饮食方案。黄龚进一步阐释:食物蕴含的信息远超其外在形态与色泽,更包含重量、营养成分、甜度、含水量、氧化程度等深层次量化特征。这些多源异构数据可通过先进传感技术获取,并经由AI算法深度处理与解析。

  打造智能结算终端

  广泛应用于商超、食堂

  食方科技研发的AI智能结算终端(包括AI秤),如今已遍布全国,数量达几十万台,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大型商超、无人超市、食堂等。

  黄龚举例说,一家2000多平方米的超市,过去运营人员一般要30多人,员工要事先经过培训记牢各种食物对应的编码,现在有了该终端,只要把要买的商品交给收银员就行,人工可减少一半以上,还减少了打印纸等耗材,顾客则避免了重复排队,体验感大大提升。像物美超市在全国有两三百家门店都用上了该终端,一年节省成本6000多万元。

  还有更省心的自助收银,甚至省去了前台这一环节,现在已经在永辉超市、物美超市等场所应用。目前,该智能终端的价格已从最初几千元大幅降至如今的几百元一台。

  而类似的变化,也发生在学校和单位食堂。通过实施数字化升级,食堂不仅显著优化了顾客就餐流程与体验,更沉淀下宝贵的经营与健康饮食双维度数据资产。这些数据深度赋能运营决策,精准指导菜品迭代优化,从而有效增强用户忠诚度与复购意愿。

  目前,食方科技的食物数字化已能认知食物外部和内部的各种要素,如营养成份(比如脂肪含量、维生素含量、蛋白质含量)、水份、酸甜度、品质等,并根据营养价值推荐给不同的人群。

  AI全方位赋能食物计算

  实现食物全生命周期数字化

  智能视觉结算终端只是黄龚在食物数字化领域的一次尝试,他的梦想远不止这些。食方科技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杭州创新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全国首个食物计算(Food Computing)联合实验室,重点布局食物全生命周期的多场景跨时空下的AI多模态食物传感器和食物智能计算平台研发,以多模态食材感知技术、食材行业大模型、营养大模型和健康大模型为支撑,围绕食物种养、生产、加工、存储、流通、消费和回收的全生命周期,为食物相关行业提供食物智能计算数字化服务。

  “食方科技要做的是用中国AI破解‘食盲’困境,让技术从‘识人’走向‘识膳’,这是时代交给科技工作者的考卷。”黄龚说,公司与国内20多所985高校以及30多家涉农集团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为全国各地用户提供稳定、高效、高质量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加快构建食物智能计算学术联盟与食物智能计算产业联盟的脚步。目前,食方科技正在研发和应用的产品有AI烤箱、AI冰箱、高光谱暗箱、食方AI营养师等产品。以高光谱暗箱为例,该产品可非接触式精准识别并量化人参等珍稀中药材的关键参数,包括产地、参龄、重量、含水量及品质等级,构建完整的数字化溯源体系。相当于为每支人参赋予唯一的数字身份档案,显著降低传统人工鉴别误差,同步优化人力成本结构。目前,高光谱暗箱已在杭州一家知名中药企业得到应用,去年一年已完成价值逾十亿元人参的AI识别与品质鉴定。

  另外,像AI冰箱能帮你计算冰箱里的食物什么时候会变质并事先提醒你,食方AI营养师则是您的AI饮食顾问,都是具备前沿大模型能力的新一代智能体,赋能用户轻松掌控健康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