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首轮志愿填报将于6月29日~30日展开
高校招办主任们纷纷亮“高招”
![]() |
杨娜 |
![]() |
杨志祥 |
![]() |
储著胜 |
![]() |
俞明祥 |
![]() |
金国权 |
2025年高考即将进入考生填报志愿阶段。今年,浙江省高考成绩和分数线预计于6月26日左右发布,首轮志愿填报将于6月29日至6月30日展开。
有人说“七分考三分报”,高考志愿填报,其意义不亚于高考本身。这项关键抉择,不仅关乎大学阶段的学业起点,更将深远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面对理想与现实、兴趣与就业、学校与专业等多重选择,如何权衡轻重、明确优先级?如何在精准锚定高考成绩定位的基础上,实现升学路径的最优解?
我们邀请省内多所高校学生处、学工部、招生办的资深老师们,帮助考生在人生关键时刻做出正确选择,迈向理想未来。
填报志愿的关键因素就是自身成绩和选考科目,这两者都直接影响可填报的志愿范围。
浙江中医药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储著胜表示,考生要关注位次,而非分数。“在志愿填报之前,考生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和位次,可参考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和位次来选择合适的院校和专业。考生位次是高考成绩在相应招考类别中的全省排名,是新高考投档录取的核心依据。”
储著胜告诉记者,高校最低投档分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如招生计划数的改变、选考科目的改变、录取规则的改变等。所以,在参考往年录取分数的时候切忌机械比对,特别是外省高校在我省招生计划数较少的专业,录取分波动比较大,考生和家长应参考至少3年的录取成绩,并结合2025年的计划数、选考科目、录取规则等综合考虑。
影响志愿填报成功与否的因素,除了分数位次,还有选考科目的限制。浙江考生可以登录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查询各大高校拟在浙江省招生的五万多个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
记者发现,2025年选考科目要求与2024年基本保持一致,其中,文科类专业大多不提科目要求,理工农医类的大多数专业都要求考生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 部分经管类专业也单限物理。
中国计量大学学生处处长、招生办主任杨娜分析,考生需关注选考科目对录取的影响。她举例道,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考生在志愿选择上具有一定优势,建议大胆尝试;未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考生则需谨慎填报,建议以“保一保”为主。 杨娜特别提醒同时选考物理和化学的考生,不要忽略单限物理的专业,如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金融工程等。“这些专业在2024年部分院校的投档线较低,原因之一是部分考生未筛选单限物理的专业,导致机会流失。”
浙江科技大学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杨志祥表示,了解自身特质是志愿填报的起点, 优先结合选考科目锁定专业范围,还要兴趣与特长融合。工科注重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若擅长数理分析、热衷技术创新,可重点关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等前沿方向;若偏好工程设计与空间思维,土木工程、建筑学等传统工科亦是优质选择。
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学科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不争的事实是,毕业生就业时用人单位更看重学校而非专业。
杨志祥认为,选校不仅是选一个标签,更是选择一种成长环境。“很多考生和家长片面理解按专业填报,不太看学校。作为大学老师,我们很清楚,一所大学有着自己独有的文化和魅力。学校的育人理念、学习氛围、就业水平都需要重点考虑。”
杨娜介绍,鉴别高校综合实力可以从多个维度入手,包括是否为“双一流”院校、是否为部省共建或省重点高校,以及学校的隶属关系、历史沿革、办学特色等,还可以参考学校的师资力量、学科实力、硕博点数量等指标。
“每个考生都需要对学科专业、院校情况、城市地域和相关政策规定等环境因素有充分的了解。”储著胜说,高校所在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就业机会也应纳入决策因素中来,“对城市地域的考量不能缺少,良好的经济发展趋势势必会带来较为充足的就业岗位和择业机会。”
“其实对学校来讲,每个专业都有自身的优势,所谓冷热之间也存在着转化。”杨志祥告诉记者,考生和家长都比较关注哪些专业热门,哪些专业就业、升学好。了解专业,不能只看冷热,首先看是否有国内外专业评估机构论证专业,其次看是否符合产业发展方向,从“行业脉搏”到“未来赛道”,锚定专业发展黄金坐标。
浙江师范大学学工部部长、招生办主任俞明祥强调,考生想做好“理想院校”和“意向专业”的选择题,不仅要着眼当下,更要放眼未来,不应被当下舆论中所谓的“冷门”或是“热门”院校、专业束缚。向内精准剖析,构建立体化“自画像”:量化分析兴趣、性格等个人特质,兼顾家庭期待与就业条件;向外系统考察,建立动态“专业坐标系”:考察院校的学科实力、专业特色及职业前景。
高考投档录取一般有两种模式: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和顺序志愿投档录取。我省采用的是平行志愿投档录取,“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根据考生总分位次高低、遵循考生专业志愿顺序依次检索投档到考生所填报的高校专业。考生无论是第几个志愿投进高校的,对高校来说都是第一志愿,没有专业极差分,按位次及专业志愿录取。
平行志愿相比于顺序志愿,增加了投档机会,但也存在一定风险。
从往年案例看,有些考生实现了“弯道超车”,也有些考生“阴沟里翻船”。滑档指的是考生的高考分数没有达到所报院校的投档分数线,导致考生没有被录取。退档指的是考生的高考分数过了报考院校的投档线,但由于考生个人原因没被录取,导致档案退回。两者结果是一样的,只能参与征求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
以往造成滑档的根本原因是过于注重“冲”好志愿,而没有“稳”和“保”托底志愿。由于我省采取“专业+学校”志愿填报方式,且不设服从调剂选项,因此在填报志愿时,仔细研读高校招生章程尤为重要。
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处副处长金国权表示,首先,学校性质是公办、民办还是独立院校;其次,学校是双一流大学、省重点大学还是普通高校;再次,就读地点是在本部、其他校区,还是两个校区按年级轮替;第四,专业学费,家庭经济条件是否能承担,专业选考科目如何设置,英语等单科成绩是否有要求,外语语种是否有限制,对考生身体状况是否有限制……这些关键信息必须了解清楚,以免进档以后因不符合要求而被退档。
杨志祥建议同学们尽量填满志愿,不要浪费机会。对自身需求比较模糊的考生,可以集中考虑几所符合自己位次范围内的学校,一般建议自身位次前5000~10000的可以冲20个到30个专业;与自己位次上下浮动5000的,作为重点考虑对象,详细考察学风校风、人才培养特点和效果,优选5~8所学校为宜;后20个志愿需要选择自身位次后10000~20000的学校。
考生可以关注招生计划的变化、高校办学模式的调整、新增专业以及转专业政策等信息,这些因素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考生还应注重风险预判,在纷繁的专业目录前,不慎被录取到自己不了解、不心仪专业的几率依然存在,这就要求考生要重点了解报考学校转专业政策,为大学加一层“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