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湿热警报:消化道疾病可能进入高发期

返回

夏季湿热警报:消化道疾病可能进入高发期

孙彩珍院长教您如何养好肠道

阅读数:0
全国名中医周超凡弟子、世中联肿瘤外治法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院长、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主任孙彩珍

  夏季湿热警报:消化道疾病可能进入高发期

  孙彩珍院长教您如何养好肠道

  每当立夏节气过后,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医院孙彩珍院长的门诊总会迎来一波因消化道肿瘤复发前来就诊高峰。据统计,近五年初夏时段(5月中旬至6月下旬)接诊的患者中,超六成因腹痛、腹泻、胃胀等症状就医。“很多患者总把肠道不适当成‘小毛病’,误以为是普通肠胃炎,自行服用药物后症状缓解就不再重视。直到症状反复才来就诊,其实初夏肠道防护完全可以‘未病先防’。”孙彩珍院长结合用药案例强调,科学预防比事后用药更重要,而正确用药需建立在精准防护的基础上。

  忽视的警报:便秘背后的致命信号

  2000年前后,时年50岁的黄佩芬,常被便秘困扰,偶有便血。“以为是痔疮,老毛病了。”她总这样安慰自己。直到2005年5月12日,一阵撕裂般的腹痛让她滚倒在地,“像有人在扯肠子”,她在急诊室回忆道。灌肠治疗从傍晚持续到深夜,肠道梗阻的危机解除后,肠镜检查揭开了真相——结肠肿瘤离肛门仅4厘米,而且已经是晚期。

  手术切除18厘米结肠时,医生诊断估计她仅剩三个月生命。化疗让她体重骤降25斤,虚弱到无法站立。2005年深秋,转机出现了,黄佩芬的哥哥看到的一则中医报道——他们带着病理报告找到杭州种福堂(艾克)中医医院孙彩珍院长,苦口的中药在“要活命”的信念里被坚持服用四个半月,复查指标趋于好转。

  孙彩珍院长提醒,45岁以上人群、有肿瘤家族史、长期患有胃肠道疾病,需重视胃肠镜定期筛查,实现早诊早治;而术后根据个体耐受情况选择中西医综合治疗,规范诊疗与科学调理或可提升生活质量与康复效果。

  结肠肿瘤确诊记:杭州七旬老人肠镜检查揭真相

  2022年5月,杭州拱墅区71岁的杨女士因肠胃不适、腹痛,检查出肠肿瘤行手术切除。手术后一年余,身体又出现不适,检查发现长出了息肉,心情一落千丈,打听到熟识的病友陈女士19年前肠癌肝转移手术后一直吃孙彩珍院长的中药至今没有复发,于是跟着陈女士也来到孙院长这里吃中药调理,经过半年多调理心情好了,大便正常了,力气也有了,各项指标都趋向正常。

  孙彩珍院长表示,大部分肠道息肉初期无症状,但随着时间推移,部分息肉可能发生病变。因此,一旦发现息肉,应遵医嘱定期复查或切除,切勿因侥幸心理延误治疗。

  抗肿瘤新路径:丽水七旬患者从放弃化疗到中药续命

  丽水74岁的陈金平老人,曾被肿瘤的阴霾笼罩。2022年7月,他在丽水一家医院接受结肠肿瘤手术,并先后经历8次化疗。本以为病情能得到控制,不料2023年2月,右肺中叶结节切除手术中,医生发现肠腺肿瘤发生转移。接连的打击,加上家人担心老人身体难以承受化疗痛苦,无奈选择放弃后续化疗。

  就在一家人陷入绝望时,陈金平儿子的同事向他们介绍了孙院长,听闻孙院长在运用中药治疗肿瘤方面经验丰富,一家人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立即前往求医。在孙院长的精心诊疗下,陈金平开始服用中药调理身体。

  目前,陈金平老人的身体状况正在逐步改善。这一经历也为众多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展现了中医药对肿瘤治疗的独特价值。

  针对夏季消化道健康防护,孙彩珍院长给出建议:

  严把“入口关”:食物现做现吃,避免食用变质食物;重视体检筛查:高危人群每年进行胃肠镜检查,普通人群建议每3-5年筛查一次。

  增强自身免疫力:规律作息,适当运动,避免过度贪凉,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

  每周二、四全天,孙彩珍院长在杭州种福堂中医医院坐诊;每周一、三、六全天,在杭州艾克中医肿瘤门诊部坐诊。今天起至7月20日前,孙彩珍院长拿出30个免费专家号送给本报读者。有需要者,请拨打本版上方的热线电话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