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养老,有了两种选择

返回

社区基础服务+专业机构照护
杭州文鼎苑社区破解养老难题

家门口养老,有了两种选择

作者:本期串门记者 吴秀笔 通讯员 虞江晋芳 阅读数:0
康养中心楼道
AI讲座现场
文鼎苑,杭州著名的网红小区。前些年每逢考试季结束,小区妈妈们的各种操作会在网上刷屏,原因只有一个:“鸡娃”很成功。
不过,在对面小区的妈妈们眼中,这是一个“别人家的小区”,原因不是“鸡娃”,而是遛娃——因为在文鼎苑,有孩子乐此不疲的许多游乐空间和设施。
这几天,去文鼎苑社区串了几趟门,才知道他们这里的老人被照顾得很好,因为一个社区有两个养老服务中心:文鼎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煦鸿立春杭州康养中心。一个政府托底,另一个省属国企投资嵌入,而且均引入专业护理机构运营。
社区托底养老:
有常驻护士,还可以代配药
星期二上午9点30分,文鼎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在举办《智慧养老:AI轻松学》讲座。原定25人的名额,因为报名踊跃,最终来了40多位老人。
68岁的余大伯先赶了场社区组织的义诊,来晚了,只能坐在最后一排。听完志愿者老师的开场白,余大伯就打开自己的手机,指着首屏上的“安诊儿”app说:“这个就是智能AI应用,我经常用的,挂号、查询健康问题都很方便。”
文鼎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22年年初开放,提供日托照料、保健测量、健康普及、定期义诊、娱乐阅览等适老服务。
住在冠苑的谢大伯每天都要来这里测血压、测血氧,“这里方便,老朋友之间还能见个面问个安,要是一天没见到还蛮记挂的。”
每周一上午,服务中心520爱心理发室开始服务,主要针对60岁以上老人以及残疾居民开放。60~69岁老人5元/人次,70~79岁老人2元/人次,8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居民免费。每周五上午,严樟根中医义诊工作室也会如期开诊。
金晓晓是服务中心的常驻服务人员,她是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主管护
康复教学用具 吴秀笔 摄

  文鼎苑,杭州著名的网红小区。前些年每逢考试季结束,小区妈妈们的各种操作会在网上刷屏,原因只有一个:“鸡娃”很成功。

  不过,在对面小区的妈妈们眼中,这是一个“别人家的小区”,原因不是“鸡娃”,而是遛娃——因为在文鼎苑,有孩子乐此不疲的许多游乐空间和设施。

  这几天,去文鼎苑社区串了几趟门,才知道他们这里的老人被照顾得很好,因为一个社区有两个养老服务中心:文鼎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煦鸿立春杭州康养中心。一个政府托底,另一个省属国企投资嵌入,而且均引入专业护理机构运营。

社区托底养老:

有常驻护士,还可以代配药

  星期二上午9点30分,文鼎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在举办《智慧养老:AI轻松学》讲座。原定25人的名额,因为报名踊跃,最终来了40多位老人。

  68岁的余大伯先赶了场社区组织的义诊,来晚了,只能坐在最后一排。听完志愿者老师的开场白,余大伯就打开自己的手机,指着首屏上的“安诊儿”app说:“这个就是智能AI应用,我经常用的,挂号、查询健康问题都很方便。”

  文鼎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22年年初开放,提供日托照料、保健测量、健康普及、定期义诊、娱乐阅览等适老服务。

  住在冠苑的谢大伯每天都要来这里测血压、测血氧,“这里方便,老朋友之间还能见个面问个安,要是一天没见到还蛮记挂的。”

  每周一上午,服务中心520爱心理发室开始服务,主要针对60岁以上老人以及残疾居民开放。60~69岁老人5元/人次,70~79岁老人2元/人次,80岁以上老人和残疾居民免费。每周五上午,严樟根中医义诊工作室也会如期开诊。

  金晓晓是服务中心的常驻服务人员,她是浙江省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主管护师,在临床工作了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而且还具有互联网护士资质,很受社区老人欢迎。

  作为第三方派驻的护理专业人员,金晓晓来服务中心近三年了,说起和社区老人的故事,真是一抓一大把。“一位偏瘫的老人贫血需要打针,因为需用轮椅推行,我每周都会上门给他打两三次针;一位80多岁的老人在边上印象城上厕所时晕倒了,我过去给他做了基础检查,然后用轮椅把他接了回来;一位90岁的大伯在家里摔了一下,额头出血了,我过去给他做了包扎处理;还有一位渐冻症患者,讲话都成了问题,在送去医院之前,我上门为他提供了半年的喘息等服务……”

  除了这些护理工作,服务中心还可以代配药。“老人有需要的药可以提前预约登记,我们配好后送到家里。”金晓晓说。

市场化嵌入式养老:

有专业团队,还提供上门护理服务

  星期五下午5点多,文鼎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隔壁,一家养老机构的大厅门口,两只行李箱引人注意。同时进入眼帘的还有边上一位白发大妈,她不停地在门口来回踱步,一脸焦虑,嘴上还不时地念叨,一旁始终有一位护理员陪在她身边。

  这时,李护士长向我使了个眼色,“她这样的‘戏码’,差不多每天都要‘演’一次。”

  原来,这位老人因为患有中重度认知症,家人无暇照顾,她经常到了傍晚就吵着要回家。

  熙鸿立春杭州康养中心是由省属国企——浙江省健康养老集团全资打造的省级康养联合体示范项目,今年1月正式开业,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之外的市场化选择之一。目前康养中心面积9000多平方米,已有近40位老人入住。

  跟着工作人员上楼参观,楼层宽敞,户型多样,装修舒适,房间温馨,布置了很多助老设施:可以洗澡、如厕等的进口四功能浴便椅,床头安装着毫米波雷达生命体征监测仪,可以上下伸缩的适老柜子拉篮……

  为了辅助患有认知症的老人康复,康养中心不仅辟出了很大空间,还配置了很多老物件、文具教具、蔬果模型、儿童乐器、园艺工具,用非药物疗法来慢慢唤醒老人的记忆。

  工作人员邵梦娜讲了个小故事:“有位老奶奶以前是初中老师,在这里我们尝试让她上语文课,她一边讲解着古诗一边诵演着,似乎又回到了以前的课堂。”

  除了在养老机构内给入住老人提供认知照护和失能、半失能照护外,中心还为辖区内老人提供长护险服务。社区一位百岁的老人经评估为失能二级,3月开始有每月25个小时的服务时间,中心护理服务人员就上门为他进行健康监测评估、洗浴、擦身等服务。

  康养中心还运营了社区的老年食堂“熙鸿食府”,老人只要提前预约或选择套餐,工作人员就会通过外卖平台送餐到家。

  这个以康养机构、医疗诊所以及老年食堂等为配套的康养中心,成为文鼎苑社区养老服务的一大补充。

社区养老新探索

  文鼎苑社区毗邻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65岁以上户籍老人830人,户籍内老年人群体占比10.7%,其中高龄老人135人。

  在老龄化程度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如何做好社区养老工作,文鼎苑社区党委书记吕知涵说,他们的探索经历了三个阶段:1.0阶段,社区委托民办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运营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0阶段,社区引入专业护理机构运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模式;如今的3.0阶段,是市场化运作的嵌入式养老服务试点。

  回顾之下,足见养老需求和市场潜力都很大。在居家养老传统观念下,社区养老作为托底功能不可或缺,但毕竟社区场地有限,人员紧张,服务缺乏专业性,发展空间有限。社会资本介入的嵌入式养老服务试点,可以提升社区养老服务水平,为居民就近享受高质量养老服务提供高品质菜单,但局限也很明显,那就是市场定价较高,无法覆盖更多家庭和人群。因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文鼎苑社区正在探索的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可能会成为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