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梗、互动、调侃,足球赛场变狂欢剧场
“苏超”有钱途
浙企抢得多席赞助商
![]() |
![]() |
“苏超”第5轮赛事,现场双方球迷激情助威。 |
![]() |
浙企宇视科技作为“苏超”官方赞助商提供的冰桶。 |
今年夏天,“苏超”(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赛场,成了狂欢剧场。各地政府、球队、景点轮番上场,玩梗、互动、调侃,让13座城市的心脏与足球同频跳动。
与此同时,各类赞助商蜂拥而至,大到百万级“金主”、小到烧烤小店。流量如何变为收入,苏超有“钱”途?赞助商们能从中分得几杯羹?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
赞助商数量翻两番
浙企“抢”到官方赞助商席位
“在上周泰州和徐州的比赛里,宇视科技提供的冰桶第一次上场。我作为赞助商的代表也‘蹭’上了门票,领取了工作福利。”黄海峰是浙企宇视科技驻江苏办事处的员工,他没想到公司会“跨界”关注“苏超”,甚至成功“抢”到了官方赞助商的席位。
当然,宇视科技可不是唯一一家想把自己送进“苏超”的浙江企业,它只是下手最早的一个。最近,“阿里系”相继官宣冠名常州、徐州、无锡三队,被网友调侃“散装阿里赞助散装江苏”,话题刷屏网络。
赞助市场历来是衡量一个体育赛事受欢迎程度的晴雨表。根据公开信息,“苏超”开始时,共设置了总冠名商、官方战略合作伙伴、官方合作商、官方赞助商、官方供应商5个类别的赞助商。根据“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的官微推文,自5月初“苏超”开赛至6月11日,始终是由6家赞助商“撑门面”。6月12日,赞助商数量一跃升至19家,同时增加1家公益支持单位,宇视科技也就是在这一次“更新”进了名单。随后,名单不断刷新,截至7月2日,赞助商已有27家,公益支持单位为2家。
要想加入“苏超”赞助席,价格是多少?据澎湃新闻6月13日报道,苏超整个赛季的官方赞助席位的价格飙升至300万元人民币。即便如此,仍是一定程度上的“一席难求”,而江苏银行独家冠名赛事的费用大约在800万元。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赞助商关于金额签订了保密协议,可以确定的是,“最近相关工作人员的确是忙得飞起”。
值得注意的是,参加“苏超”的13支球队也拥有各自的赞助商。多场赛事直播画面中都出现了本地品牌,比如徐州的汴塘煎饼、江阴的惠友骨科医院、常州的东哈·东北街边烧烤等。其中,连云港的“左心房”奶茶铺曾向媒体透露,赞助的价格为5场3万元。
江苏省体育产业集团预测,整个苏超赛季将创造超3亿元的综合经济效益。赞助商们会怎么创造热点、能盈利多少,还有待观察。
足球赛场踢来文旅好球
不差钱的苏大强也做“流量捕手”
就像淄博烧烤、天水麻辣烫、贵州“村超”一样,如今,苏超正成为一场现象级“全民狂欢”。这波热度,能提前预知吗?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文化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旅游改革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孙小荣认为,“苏超”可以说是贵州“村超”的升级版,有“村超”做铺垫,全省联动的“苏超”引发大众关注并不难预料,“当然,‘苏超’能火当地可能早有预期,但能够这么火应该早已超出预期。”
问题来了,向来都是“不差钱”设定的江苏,为什么也要争做“流量捕手”?答案或许在“体育+”的撬动效应上。叫好的是“苏超”赛事,叫座的是文旅消费。
江苏不少景区推出了“苏超”特别活动。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区推出“南京进球送免费门票”“拿着观赛票根享半价优惠”等活动;扬州市民可以手持身份证走进常州,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位列第13位的常州,凭借烧烤店赞助、恐龙来助阵等话题,营商环境和城市文旅特色都被外界盛赞,成为“苏超”最大赢家之一。据常州日报报道,6月21日,常州主场迎战南京,当天常州各大景区预订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6倍;“苏超常州”相关抖音热点65个,“全国文旅给常州加油”等5个热点进入抖音热榜TOP10,相关视频播放量超21亿。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认为,“苏超”的火爆,对外,可以借助网络传播力,宣传各个城市的特色文化、风土人情,提升城市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知名度;对内,可以为市民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消费场景和体验,增强城市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这也是顺应体旅融合的趋势,流量经济能吸引大量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直接带动旅游、餐饮、购物等消费。
“大家可能知道‘散装江苏’的梗,但你知道‘十三太保’分别是哪些吗?这次13支球队,13座城市,同台竞技,也就是同步出圈。”孙小荣说,可能网友在“苏超”赛期看的是热闹,但这波“十三太保”轮流刷知名度带来的城市美誉度、文旅驱动力都不可小觑,江苏当然能看懂其中的价值。
狂欢之后多省“抄作业”
做好“体育+文旅”是核心
“超+”这条路,不少城市走过。贵州“村超”于几年前先行探路,“苏超”今年再造现象级热点,引得不少省份“抄作业”:2025赛季“粤超”计划于7月至10月期间举行;赣超联赛(即2025江西省城市足球联赛)预计将于本月中旬开赛。从“苏超”的火爆中,可以学到什么?流量来了,“钱”途又在何方?
“对于赞助商来说,品牌露出就是品牌扩散,能够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从而将球迷转化为用户。”孙小荣认为,只有聚合流量,才能产生综合消费。对江苏省以及13个地级市来说,城市品牌形象的重塑和传播,往往是无形的“钱”景,潜移默化地渗透在聚合城市发展要素的各个维度。
随着赞助商名单不断变长,部分网友表达了关于“苏超”是否会被“资本”裹挟而“变味”的担心。如果过于注重“钱”途,赞助商们会不会成为左右“苏超”力量?
“可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周边文创、餐饮合作、场地广告等赛事衍生环节。但要想‘不改初心’,应当划定红线,以及引入第三方进行监管。”曾刚举例,应该规定商业化行为不得压缩业余球员参赛比例、不得过度抬高观赛门槛、不得异化地域文化符号等红线,以及不得涉足赛程设置、裁判标准、球员资格等赛事竞技本身环节等。也可以成立由江苏省足协、高校体育学者、媒体代表、球迷协会组成的第三方监管委员会,对资本运作进行监督。
曾刚建议,除了继续做好“体育+文旅”功课,接下来江苏还可以与长三角其他城市开展友谊赛、交流活动等,进一步扩大联赛的辐射范围;在“苏超”的品牌建设方面,可以制作赛事纪录片、专题节目等,深入挖掘赛事背后的故事和球员风采,以及举办年度颁奖盛典、球迷见面会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