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会松绑,家长试着体谅

返回

高质量的假期需要一家人的努力

孩子学会松绑,家长试着体谅

作者:本报记者 朱丽珍 整理 阅读数:0

  六年级男生小陈:暑假来临,我就变成了爸爸妈妈的“免费保姆”,他们白天去上班了,我要负责管妹妹,还要抽空做家务,感觉自己的时间全被占用了,我觉得不公平却又不敢抱怨,该怎么办?

  答:你放假在家做了好多了不起的事情,像个小太阳一样照顾妹妹,陪她玩、给她讲故事;像个小超人一样帮家里擦桌子、收拾玩具,爸爸妈妈心里一定是暖暖的。

  你想有自己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像小树苗需要阳光、需要喝水一样,是特别正常、重要的事情。一个又累又委屈的小帮手,时间久了,小太阳的光芒也会变暗。所以,你可以使用自己的“勇敢暂停键”: 当你觉得累了,先深呼吸一下,就像按一个神奇的“暂停键”,然后看着爸妈的眼睛说:“我照顾妹妹好一会儿了,我现在有点累,想去画完自己的那幅画,我能休息一会儿吗?”

  说出你的需要,不是抱怨,是勇敢。如果心里觉得委屈,你可以把它画在你的“秘密心情本”上,等你画完了,可能“乌云”就飞走啦。

  四年级女生小吴:一到暑假,我就要学钢琴、游泳,妈妈把别人拿奖挂在嘴上,我压力很大。兴趣班不是为了培养兴趣吗?为什么总要逼我出成绩?我不想学了。

  答:兴趣班的核心是培养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绩和奖项。你先给自己“松绑”,别把压力藏起来,试着把烦恼说出来,偷偷给自己打气。接着,你要学会跟妈妈沟通,注意要选择妈妈心情好的时候,不要用“你不要逼我”这些话语。最后,你可以跟妈妈商量出一个折中的方案,让兴趣班变回“有趣”的,也可以找找小帮手,比如让爸爸一起帮忙,也可以把你的想法用写信的方式告诉妈妈。

  三年级女生小甜:这个暑假,爸妈又把我“扔”到爷爷奶奶家。那里没有朋友,生活也不习惯,我想留在自己家,找小区里的同学玩,但这样就给忙着工作的爸爸妈妈增加了麻烦,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答:你可以用“解决方案”代替“抱怨”。

  好好说——“爸妈,我爱爷爷奶奶,但我担心住在他们家没有朋友,生活不习惯。我想留在家里过暑假,我保证认真完成作业,有空能和小伙伴约时间玩,可以吗?”

  主动做——你可以试着主动制订计划,向爸妈展示你的时间安排,比如学习、运动、娱乐,证明你能照顾好自己。

  提方案——“我们可以邀请爷爷奶奶来我们家里住吗?”

  沟通的关键是让爸妈看到你的“独立”和“规划能力”,而不只是抱怨。你用理性的方式提出建议,他们会更愿意考虑你的想法。

  初一男生天天:假期里,妈妈管得很严,作息、饮食都要按照她规定的来。她想让我多吃点、多运动,可是我担心多吃会长胖,也怕户外活动晒黑,开学被同学们嘲笑。

  答: 其实,你和妈妈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她关心你的健康,你关心自己的形象和社交感受,关键是找到平衡点。

  大胆表达:“妈妈,谢谢你关心我的健康,但我有点担心吃太多会胖,怕晒太黑开学被同学们嘲笑。”

  提出建议:你可以和妈妈一起做个计划。选择你喜欢的在室内进行的运动,比如游泳、羽毛球等。你可以提出,“吃多少我自己盛”,让妈妈看到你有自己的规划,而不是单纯地拒绝她的要求。

  五年级家长张先生:放假在家,孩子基本上交给老人带。隔代养育存在过度宠溺的问题,比如没有节制地吃零食、随时随地玩手机。老人带娃很辛苦,我们该如何沟通才能避免家庭冲突?

  答:你可以真诚感谢长辈们的付出,比如说“爸妈带孩子辛苦了,孩子总念叨您的好”。你要理解老人的体力和精力有限,用手机或零食安抚孩子是无奈之举。沟通时避免指责,而是从孩子健康角度出发,比如“老师提醒孩子最近视力下降,咱们一起想想办法”。你可以制订简单易行的规则,比如设置“健康零食篮”、用定时器控制屏幕时间,让长辈容易执行。

  开家庭会议时让孩子参与规则制订,由长辈担任“监督员”。当孩子有进步时,及时告诉长辈,“多亏您最近控制零食,老师都表扬孩子进步了”。如果长辈偶尔心软,也不要批评,可以说,“没事,明天我们再试试”。

  记住,沟通的核心是让长辈感受到被尊重和需要,用合作代替对立,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

  三年级家长朱女士:从放假开始,我就不断提醒孩子早点做完作业,可以留出时间旅行或者休息,但她总以老师说“每天写一点”为借口,不肯多做。

  答:你首先要理解孩子想按老师要求“每天写一点”的心理,这说明孩子重视规则,值得肯定。

  你可以和她一起设计更具体的计划,比如把作业分解成小目标,完成后给予适当奖励。你要用可视化的方式激励她,比如做个进度表,每完成一部分就贴颗星星,集满后可以兑换小愿望。

  要让孩子感受到提前完成作业的好处:“如果这周能多完成一些,周末爸妈就带你去图书馆选本新书”或“早点做完就能安心去旅行了”。尽量避免批评,多说“今天比昨天多写了一行,真棒”,用成就感代替催促。

  记住,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比赶作业更重要,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学会合理规划,而不是单纯追求速度。

  初一家长汪先生:暑期很“烧钱”,夏令营、兴趣班、旅游……各种开销远超预算,想省点钱又怕孩子假期体验不好,该如何平衡?

  答: 高质量的假期不一定要高消费。你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如免费图书馆、博物馆、公益兴趣课堂,既拓宽孩子视野又节省开支;多鼓励孩子参与社会实践,比如当社区志愿者、学习家务技能,在实践中成长;和孩子一起进行家庭周边游、亲子阅读、科学小实验等低成本活动;引导孩子了解家庭情况,让他们明白,假期的快乐与收获,和花费多少并无绝对关联,共同创造充实又经济的假期。

  特别

  感谢

  杭州市北塘河小学老师

  骆凯祺 蔡敏霞 莫筱晖 叶韫瑜 赵璟溪 戚丹丹 徐佳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