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萤点点 又到一年追光时

返回

有人寻找童年记忆,有人开展生态调查

流萤点点
又到一年追光时

作者:本报记者 朱紫绮 毛玮琦 王夷 朱骅超 阅读数:0
网友徒游的tutu 摄

  你有多久没有见过萤火虫了?

  天气一热,杭州的萤火虫发烧友群又开始活跃起来——

  “绝美!杭州萤火虫大爆发”“杭城萤火虫探秘小分队集结,约起来”“被闯进我童年的暗夜仙境治愈”……

  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追光”队伍,寻找这份来自大自然的浪漫。

  一闪一闪很梦幻

  夏夜流萤引来“追光者”

  晚上7点,杭州上天竺、云栖竹径等地人头攒动,萤火虫爱好者们陆续到来。

  发烧友徐锦兰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会关注萤火虫,单纯是觉得这“暗夜生灵”一闪一闪很梦幻,“当然更多是为了找回小时候的记忆”。

  同样想找回“童年记忆”的,还有一位网名“空白格”的发烧友。他说,自己对萤火虫的执念始于“童年夏夜草丛中的点点微光,带着童话般的治愈感”。长大后,这份记忆成为一种情感符号,“来拍摄就是为重现那份纯净的惊喜”。

  练华涛是线下自然教育探索营的组织者,这两天,他几乎每天都会带队在“三天竺”(上、中、下天竺寺的合称)一带开展研学活动。他说,自己小时候,乡野之间的萤火虫还是很常见的,但现在城市里的孩子已经很难接触到萤火虫了,“所以,孩子们对这样的活动充满了期待。”

  每年这个时候,户外达人“途途”都会组织摄影爱好者拍摄萤火虫。说起来,他的“追萤”生涯,已经持续了8年。“每年6月底到7月上旬是萤火虫活跃期,也就短短的十来天。”途途告诉记者,最佳观赏时间是晚上7点半到8点。途途提醒,想拍出网上的梦幻效果需要技巧,“建议用延时摄影,拍几十张照片再叠加处理”。

  除了热门的“三天竺”

  这些地方也能见到萤火虫

  在研究者眼中,萤火虫除了自带“治愈”的浪漫标签,更是“会呼吸的生态指示器”。

  两年前,杭州生态部门曾开展“城市萤火虫调查”项目,蒋天沐是主要参与者。在他看来,正是因为萤火虫对水质、光环境要求极高,让它们成为衡量城市生态健康的一把标尺。

  蒋天沐向记者展示了调查获取的萤火虫分布图,其中“三天竺”周边被标注为“热点区域”。“我们记录到杭州市区至少有4~5处稳定萤火虫种群的分布点,除了杭州植物园、西湖景区外,也有开发区的河滨绿地、居民区附近的城市公园”。研究团队发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低光污染”。“即便在城市公园,如果能保留200米半径内无强光源干扰,部分种类的萤火虫就能建立稳定种群。这打破了‘城市无法承载萤火虫’的偏见。”蒋天沐说,“目前杭州已识别的萤火虫物种有5-8种,余杭区的乡村地区,如黄湖、颅鸟、径山等地相对较多。”

  而在这项调查的发起者杭州市生态环境局西湖分局相关负责人看来,这夏夜流萤,照亮的是人与自然共生的路。这些年,市民对萤火虫的关注热度越来越高。而一场场“守护萤火”行动,也让公众参与到了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这样的科学活动,我们还会继续开展。”

  在杭州,一起守护夏夜的微光。你,愿意加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