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出到星野 对焦城市每个瞬间

返回

从日出到星野
对焦城市每个瞬间

2025杭州24小时影像大赛昨天启动

作者:本报记者 陈淡宁 段罗君 通讯员 常怡君 白永鑫/文 杨晓轩/摄 阅读数:0
影像大赛启动仪式现场
城市影展作品——杨明《父子情》
城市影展作品——唐方校《茶园休闲市集》
扫码查看
投稿方式

  从日出到星野

  对焦城市每个瞬间

  2025杭州    小时影像大赛昨天启动

  宝石山星空、雪西湖湖面、龙井茶园、运河两岸……

  时光流转下的这个城市,任何人物、任何画面,都可成为你镜头的主角。

  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杭州市摄影家协会、潮新闻·钱江晚报承办的“从日出到星野”——2025杭州24小时影像大赛昨天下午正式启动。

  本次大赛面向全球创作者开放征集,参赛者须提交杭州城区内任一地点或主体在不同时段的组照,展现时间变化中的城市动态。

  启动仪式现场,来自杭州市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在杭摄影爱好者等50余人共同见证了这一时刻。

  独创“时空切片”竞赛单元

  记录24小时的杭州

  本次摄像大赛通过影像的时空叙事,全方位解码杭州作为“人间天堂”的现代魅力,打造具有国际辨识度的城市文化IP。

  杭州市文化馆(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馆长祝捷在致辞中表示,杭州作为国际旅游城市,完美融合了古典和现代的人文之美。这里的每一条城市巷道、每一座古桥流水、每一处亭台楼阁,都蕴含着动人的故事,等待着我们用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和记录。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活动独创“时空切片”创作竞赛单元,要求参赛者在24小时内完成从自然景观到人文场景的全时段记录,构成组照作品并附上简短故事。

  大赛配套推出了公益宣传项目“宝藏影像发现计划”,旨在打造一个杭州影像创作的新路径:通过新媒体矩阵实现流量曝光,依托线上影展构建沉浸式体验空间,还有推荐优秀作品参与竞赛及展示等。

  启动仪式现场,首批4位宝藏影像推荐人——摄影人张闻涛、何鉴峰、顾云翔和沈耀一同亮相上台接受了聘书,并通过主题演讲和圆桌访谈分享了各自对“杭州宝藏影像”的理解和实践。

  现场还特别设置了“杭州城市影展”单元,向与会者展示了近年来关于杭州的经典影像——西湖的烟波、街巷的烟火、城市的脉动等,一切都在光影中娓娓道来。

  资深摄友现场分享创作故事

  这些宝藏机位你也可试试

  作为宝藏影像的推荐人之一,杭州市西湖区文化馆摄影干部、市摄影家协会副秘书长张闻涛,在活动现场分享了创作故事与心得。

  谈及接受《宝藏影像发现计划》邀请的初心,张闻涛坦言:“作为摄影工作者,我有义务为宣传家乡出份力。这个活动的契机与我的初衷不谋而合。我拍了不少运河、西湖等代表性景点的照片,对这些地方有着自己的理解,刚好能借这个机会,把对家乡的情感分享给大家。”

  他此次演讲以“芬芳”为主题:“人们习惯用眼睛捕捉形态、用耳朵聆听声音,在我看来,乡愁是立体的。比如我家住在运河边,光有看到的景色、听到的船声还不够,真正的立体还需要用鼻子去嗅:河水的味道,运河边春夏秋冬四季的气息。眼观、耳闻、鼻嗅结合在一起,才更显鲜活。”

  从事摄影多年,张闻涛有不少难忘的经历。他有一组茶山照片广为人知——不仅登上过新华社、央视,还被喜茶买断并全球发布。“这张照片摄于西湖龙坞茶山,是我一次外出拍摄时偶然捕捉到的。”他说,当时正值春天采春茶时,在茶山看到四位阿姨自然地排成一排,一顶帽子随意放在旁边,“我瞬间觉得,劳动者比风景更美,于是拍下了这张充满画面感的照片。其中一位采茶阿姨的笑脸,还登上过央视春晚。”

  张闻涛还给现场的摄影爱好者分享了拍摄杭州的几个“宝藏机位”。比如可以在运河广场拍摄拱宸桥左右侧面,搭配绚烂云彩,就能呈现百年沧桑与历史的对话;杨公堤和苏堤适合拍日出;集贤亭和雷峰塔则是拍日落的佳选。

  影像大赛参与方式

  2025杭州24小时影像大赛活动主要包括摄影投稿、公益宣传、创作竞赛、作品展览等重点内容。国内外所有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均可参加,作者不限国籍、语言、年龄,作品拍摄地点须为杭州。

  大赛共设有特别奖1个、佳作奖2个、优秀奖3个、入围奖40个,创作竞赛单元还设有优胜奖8个。

  投稿平台为官方指定平台潮新闻app。具体参与方式可扫码参看。

  投稿时间截至10月8日,评选活动将于10月中旬进行,10月下旬对优秀获奖作品进行展览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