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室一厅每月800元,古翠路地铁口可短租”,平台上低价房源频现
大学生租房遭遇合同陷阱
1个月变12个月,押金难退回
![]() |
疑似被修改的合同 受访者供图 |
“一室一厅,20平方米,每月800元。古翠路地铁口特价房,可短租,可月付,无中介,拎包入住。”
三名南京大学生为暑期实习在杭州租房,通过高德地图上的信息联系中介,看房前被要求签订服务协议并支付600元,承诺不成交可退款。然而,签约后却发现合同上短租1个月变成长租12个月,且租金条款与口头承诺不符。
7月24日,大学生小谭向“记者帮”说起了这几天不愉快的租房经历。
暑期实习寻短租,低价房源引关注
小谭三人是同班同学,下半年即将升入研三,暑假在杭州找到一份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打算在公司附近合租一套短租房。但是市场上大多数房源至少要求一年起租。
7月15日,小谭在使用高德地图时,偶然发现该app的“租房”板块中有一则短租低价房源,月租仅800元。他当即联系发布房源的中介A,询问是否可以从7月20日起租至8月底。对方回复:“可以。”
小谭随即约定7月19日下午看房。他和同学按约定来到钱江世纪城地铁站,但中介A并没有出现,接待三位学生的是中介B。中介B表示,看房前需签订一份服务协议,并支付600元费用——如果最终成交,这笔费用可抵扣房租,否则全额退还。因为着急租房,小谭三人签署协议并支付了费用。
随后,中介B带他们前往古翠路地铁站附近,由中介C接手看房事宜。他们首先看了一套靠近地铁口的房子,内部装修与之前在高德地图上展示的图片相似,但月租金却从800元上升到2200元。接着,中介C又领着他们看了一处老小区的房子。最后小谭三人对德加公寓的一处房屋较为满意。
小谭告诉记者,当时房东未到场,中介C与房东电话协商,最终敲定每月租金4200元,押一付一,租期1个月,到期后退还押金。这些条款用手写补充条款的形式加入合同。小谭支付了租金、押金及杂费共计8550元。
不过,签约过程中,中介以“合同含个人信息”为由,阻止小谭拍照留存。
签完字后,小谭趁中介不注意,迅速拍下一份合同照片。照片显示,合同补充条款中明确写着“起租日2025年7月19日,租期1个月,到期退押金,可续租”,但租赁截止日期一栏仍为空白。
签约过程疑点重重,合同条款前后不一
然而,第二天小谭从中介手中拿到合同时,发现条款已被修改:“租期1个月”变成了“租期12个月”,截止日期也被填为“2026年7月18日”。小谭认为,中介在数字“1”后面偷偷加了一个“2”,使租期从1个月变成了12个月。
当小谭询问之前支付的600元能否抵扣租金时,中介C称:“这套房实际月租是4500元,600元用于抵扣前两个月租金,第三个月起才按4200元计算。”这与签约前的说法完全不符。
记者联系上中介C核实情况,对方坚称:“合同拍照时还没写完。租期12个月的事早就告知他们。”他还表示,房东要求签一年合同,住满才能退押金,但可以免费帮租客转租。对于租金变动,中介C称:“签合同前就说过月租是4500元,他们同意才付钱的。”
对此,小谭完全不认可:“我们实习期只有一个月,怎么可能同意签一年合同?而且在签订合同之前,我们压根不知道4500元这回事。”
按照合同上的电话,记者也找到了小谭的房东,对方表示自己其实是“二房东”,收到的是12个月的合同,对中介是否修改条款并不知情。“二房东”称:“如果当初合同写的是1个月,我根本不会同意出租。”他表示,租客若提前退租,可以按天退还租金,但押金不退,也可以协助转租。
租客将维权,提醒警惕低价陷阱
小谭三人表示,他们不同意转租,会在这套房子里如期住一个月,期待一个公平的解决方案。“我们还发现,那套800元的低价房源短暂消失后又重新上架了,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上海博和汉商(杭州)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名誉主任邵斌认为,据现有材料,中介方可能已经构成了合同欺诈,房源信息发布平台方也未尽到审查义务。
“小谭三人租房的目的明确,仅为实习期间短期居住使用,按一般逻辑来讲主观上不会接受长期租赁合同。另外,合同前后两个版本有照片佐证。”邵斌说,小谭三人可以以此为依据主张将该合同中的部分条款判定为无效条款。“另外,在房屋租赁合同签订过程中,如产权人不能到场,务必要查看产权人本人出具的授权委托书。”
依据《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住建部令第8号),从事房地产经纪业务的中介机构及人员需备案并取得相应资质,否则属于违规经营。若遭遇无证中介或合同欺诈,可向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投诉。
目前,小谭已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他们表示还将向房管部门投诉,事件仍在处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