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双节假期,杭州交警昨发布《西湖交通出行指南》
12个地铁站,可“零距离”换乘
这8个停车场,都有公交接驳
![]() |
![]() |
![]() |
西湖风景 里尔 摄 |
昨日,杭州交警针对即将到来的双节长假发布《西湖交通出行指南》。
据了解,从10月1日至10月8日,根据《关于实施西湖风景名胜区分时段交通管理和服务保障方案的通告》,西湖景区将继续采取相应的交通管理和服务保障措施,建议大家优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前往西湖景区。
本报记者 盛锐 通讯员 郑熠炯
●12个地铁接驳点,零距离换乘
国庆中秋假期,12个重点地铁接驳站点,可实现“出地铁、上公交”的“零距离”换乘体验。
无论是从城东的火车东站方向出发,还是从城西的未来科技城片区等地出发,在这12个重点接驳站点,出站就能找到对应的公交接驳点前往景点。
12个接驳地铁站点分别为:黄龙洞、龙翔桥、黄龙体育中心、水澄桥、武林广场、武林门、凤起路、吴山广场、枫桦西路、候潮门、五联、文三路。
关于各接驳点具体能前往哪些热门景点,可扫码查看详情。
●“单双号+限量”,自驾出行需注意
自驾市民和游客需注意“单双号”通行、限量通行和停车换乘等信息。
假期期间,每日8时至17时,西湖景区将按机动车号牌最后一位阿拉伯数字,采取小客车(含新能源号牌、临时号牌、非浙A号牌)“单日单号通行、双日双号通行”。
同时,在“单双号”通行基础上,灵隐区域和南山路(杨公堤至玉皇山路段)将采取“限量”通行措施。小客车进入上述区域,需提前1天(特别注意,不可当日申领),通过“警察叔叔、浙里办、支付宝”渠道申领“西湖通”,凭申领证明进入上述区域,每个自然月内每车仅限申领使用1次。
●这8个停车场,都有公交接驳
西湖景区停车资源紧张,建议大家换乘出行。
北面有杭州城西休闲公园、黄龙万科中心、黄龙体育中心、省人民大会堂4个换乘停车场。
东面和南面有西湖天地、尚城利星、山南印、虎玉路商务中心4个换乘停车场,每个换乘点都配备了公交接驳,可以直达主要景点。
●去满觉陇赏桂,推荐赏桂专线
如果要去满觉陇区域赏桂花,推荐87路“赏桂专线”——87路北线为黄龙公交总站至四眼井;87路南线为三廊庙公交总站至四眼井;87路西线为黄龙公交总站至杨梅岭。
北线、西线接驳地铁3号线黄龙洞站,南线接驳地铁4号线水澄桥站。
杭州南站
“杭南安睡”计划提供长假过夜服务
本报讯 国庆中秋假期,杭州南站将首次上线留宿点。
据了解,杭州南站是24小时运营的铁路枢纽,每天凌晨都有出发和到达的旅客。为此,杭州南站特别推出了“杭南安睡”计划,从29日晚上开始到10月8日,每天夜间12时~次日6时将东西网约车候车区临时改成留宿点,提供热水、躺椅、被子等“六个一”暖心服务。
杭州南站枢纽管委会城市管理科科长孙峰告诉记者:“这是杭州南站开站以来首次上线留宿点,预计每天可为六七十名夜间滞留的旅客提供暖心服务。”旅客只要出示有效车票,即可在夜间留宿点免费留宿。
预计杭州南站今年双节长假期间日均发送旅客2.4万人次,客流高峰期在10月3日,发送旅客3.4万人次。出发的热门方向主要集中在上海、南京、义乌、宁波、金华、诸暨、苏州、长沙、贵阳、南昌、广州、深圳等地。
本报记者 陈薇 通讯员 张玲丹 张贝嘉
西湖夜游观光巴士
限时解锁“音乐快闪”版
本报讯 火遍全网的西湖夜游观光巴士,长假期间又有新体验。
记者从杭州公交集团了解到,“城市过山车pro”此次将在10月2日、4日、6日、8日四天额外解锁“音乐快闪”环节。
杭州公交集团电车分公司二车队副队长高遇冬介绍:“在19:00和20:30的班次上,会特别安排DJ打碟或吉他弹唱表演。”
昨日,记者进行了提前体验。此次城市过山车升级版的巴士车厢换上了主色调为大红色的新“皮肤”,车内吧台位上有小哥弹着吉他唱歌,让车厢变身流动的音乐会现场。车辆在行驶至杨公堤路段时,拥有了走两遍拱桥的“双倍快乐”。从起点出发回到龙翔桥公交站,全程大约90分钟。
“国庆假期西湖夜游观光巴士仅剩少量余票。”高遇冬介绍,目前,“城市过山车pro”由原来的每天两班增至三班,每日19:00、19:45、20:30定时发车。
提醒:10月1日至10月6日,西湖夜游观光巴士发车地点调整至龙翔桥公交总站内(4路上客点)。 本报记者 陈薇 文/摄
浙江展览馆
看桐庐建县1800周年摄影大展
本报讯 今年是桐庐建县1800周年。昨日,由浙江省摄影家协会、杭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桐庐县委、桐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潇洒千年·回望与展望”桐庐建县1800周年摄影大展在浙江展览馆启幕。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0月8日,引领观众开启一场跨越1800年的时空对话,展示“潇洒桐庐郡、中国最美县”的风采。
展览有三大叙事板块:第一篇章《寻根·文脉千载》,聚焦桐庐的文化之源,通过摄影与影像装置艺术,系统呈现药祖文化、隐逸文化与诗词文化三大文化脉络;第二篇章《铸魂·精神赓续》,通过珍贵影像与纪实作品,重温桐庐近现代的发展足迹;第三篇章《致远·未来可期》以影像全景式展现桐庐作为“中国最美县”“中国民营快递之乡”和“最具幸福感城市”的新貌。
展览特别收录桐庐本土老一辈摄影家珍藏的历史影像,将个体记忆与集体叙事交织,共同构筑起一部关于桐庐的视觉史诗。同时,展览还特邀三十余位知名艺术家深入桐庐开展在地创作。
本报记者 何晟 通讯员 方菲 蔡美兰